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房仲人數創高卻遇上房市翻轉,傳出服務費砍到0.5%超級割喉戰事件。(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房市買氣翻轉,房仲業陷入佣金割喉戰,出現服務費只收賣方0.5%、買方免費案例,打破長年買2%、賣4%行情。房仲坦言,前兩年賺夠,短期衝擊有限,但競爭壓力空前。
據內政部統計,全台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達9,301家、經紀人人數7.7萬人,均創歷史新高;但今年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僅130,151棟,較去年同期176,778棟大減26.4%,市場明顯「僧多粥少」。
▲房仲家數9,301家、經紀人人數7.7萬人,雙雙創高。(圖/中信房屋提供)
億元宅收0.5%還是有50萬
一名一線女房仲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現在房市確實不景氣,也見到同業為了搶業績,把服務費砍到見骨,其中還不乏知名直營店,不過,大致上還是為了爭取高單價物件成交比較容易遇到,以億元物件來說,即使只收0.5%還是有50萬。
不過,她也提到,2020年後房市日日升溫,尤其是2022年~2024年上半年,在房市熱下賺2~3年等於賺了5~6年的錢,除非是新人或前幾年都沒賺到,否則正常情況下還是不會將服務費砍到見骨,況且房仲賺的就是服務費,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要有好的服務就要有相對應的服務費,消費者還是要注意。
▲莊思敏指出,房仲服務費就是服務的基礎,過度壓縮對消費者未必有利。(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佣金壓低未必對消費者有利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從業人數創新高卻碰上買氣急凍,部分業者為搶單降佣金,但這是雙刃劍,長遠恐傷產業與消費者利益,畢竟佣金支撐仲介行銷、廣告、拍攝、客源開發等服務投入,過度壓縮將減少物件曝光,導致屋主賣更慢、價被壓低,買方也可能因服務不足而損失保障。
她也提到,低潮期房仲不應只打「價格戰」,而要回歸「價值戰」,透過精準行銷、差異化服務與專業諮詢,幫助買賣雙方達成共識,給予消費者最好服務,產業的健全仰賴互信與合理報酬,唯有肯定專業與服務價值,房仲業才能穩健成長,為市場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