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新北報導

淡江大橋預計2026年5月通車,淡水與八里往返車程將大幅縮短,房市提前受惠,淡水、八里房價7年漲幅皆超過3成7,不過,房市專家則提醒,打炒房下淡水每月交易量剩不到昔日3成,未來通車是否再迎漲幅仍須觀察。
據實價登錄,淡水、八里目前平均房價分別為31.5萬/坪、27.9萬/坪,相較7年前漲幅達3成7及4成;但觀察今年預售屋交易量,央打炒房下,今年平均每月僅74戶,相較去年919央行信用管制前減幅高達7成5。
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帶動淡水、八里房價走揚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兩大交通利多有助改善淡水交通、提升宜居性,而淡水房價基期本就相對低,在機能逐漸完善下,自然吸引首購及小資族進駐,截至2024年淡水人口已突破20萬人,可見一斑。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觀察八里漲幅高於淡水,主要是因為八里房價基期比淡水更低,加上承接淡水外溢買盤下,漲勢更為明顯,另外,淡海二期被新北市政府列為「新北大巨蛋」基地選擇之一,倘若成真,估計將進一步帶動觀光與商業動能。
央行信用管制下 淡水預售屋買氣剩2成5
雖有交通利多,但淡水預售屋市場今年明顯受到政策壓抑。據實價登錄統計,自2021年7月實價登錄2.0上路以來,淡水預售揭露近萬戶,第七波管制前平均每月揭露301戶,上路後剩74戶,減少約75%。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淡江大橋帶來的利多早已反映於價格,現階段市場自用當道、買氣趨理性。未來通車後仍須觀察實際通勤改善效果及淡北外環道路進展,才能評估房價是否有續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