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7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58.2億元,創下今年單月新高,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20%。六都與新竹多數表現下滑,僅新北市逆勢大增,顯示市場交易降溫已直接反映在稅收表現上。
從數據觀察,新北市7月稅收20.5億元,年增60%,推估與單筆大額房產交易有關。桃園市7.5億元,年減10%;新竹市2億元,微減5%;台中市6.1億元,年減56%;高雄市6.7億元,年減43%;台南市3.3億元,年減33%;新竹縣僅0.7億元,衰退74%。
稅收結構與趨勢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自2016年後適用房地合一稅的屋主持續增加,加上2020年疫情後房價快速上漲,帶動稅收顯著提升。觀察近年案件,以持有滿5年、適用20%稅率的交易最多,因持有期間長、降稅幅度有限,且這波房價漲幅主要集中於5年以上持有物件。
他強調,即使今年稅收不再出現去年破千億元的高峰,但與市場交易量下滑相比,房地合一稅的減幅相對有限,顯示部分屋主仍在房價高點出場,支撐了稅收水準。
交易量低迷與後續影響
整體來看,房地合一稅仍受市場交易量影響。財政部統計,今年各月移轉棟數均低於去年同期,房市買氣退潮,已連帶使稅收成長乏力。特別是台中、高雄、台南等區域的跌幅明顯,反映當地市場快速降溫。
曾敬德提醒,未來房地合一稅走勢仍需觀察景氣與政策影響,若市場交易量無法回溫,稅收恐將持續承壓。他建議民眾規劃持有與出售時間點時,應留意稅制規範與房市波動,避免因稅負與行情錯估導致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