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住都中心宣布,中央社宅第4季開放線上申請,共釋出7案、1,831戶,申請至11月25日截止。除高雄4案採「同行政區合併招租」便民措施外,針對婚育家庭更提高20%配比,並推出雙北2案「婚育宅專案」,為婚育族群減輕租屋負擔。(陳韋帆)
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連4降,金管會9月資料顯示,不動產放款月減約100億元,放款比率降至25.77%,創今年新低,水位超過27%的銀行從年初11家減為8家,顯示系統性金融風險已逐步降低。(陳韋帆)
近年房價不斷攀升,即使薪資略有成長,仍難追上漲幅。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年8月工業及服務業全時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達50,885元,看似「超過平均」,但若想靠月薪5萬元在六都買房,現實依然殘酷。(陳韋帆)
全台最貴豪宅「陶朱隱園」再度引爆話題!近期傳出首戶以12億元成交,市場盛傳買家是藝人黃立成,不少媒體未向本人求證即指名報導。黃立成則在Threads上回應:「Uncle村幾枝懶覺,買三小旋轉大樓」,疑語帶幽默否認傳聞。(陳韋帆)
房市凍到谷底,而眾所矚目的旋轉豪宅陶朱隱園在此刻賣出首戶,賣出戶別為68號17樓、總價12億,不過,由於開發商中華工程(2515)與買家已簽訂保密條款,故不便透露其身分或任何相關訊息。(陳韋帆)
2025房市走弱,仍有預售屋房價逆勢創高。如北投「潤泰之森」出現153.9萬元單價、中和「漢皇方圓」也有122.2萬元成交記錄。專家指出,今年大台北房市買氣冷卻創高價,出現「價量背離」現象,多集中精華區與品牌建商。(陳韋帆)
近一年全台住宅市場交易動能降至冰點,建商購地大幅縮手。據市場統計,上市櫃建商購地金額僅856億元,較去年信用管制前一年的1,332億元銳減35.7%。房市買氣疲軟、建商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也開始出現「縮手是警訊?」的疑問。(陳韋帆)
一名網友在Dcard分享自己的「極限存錢術」,月薪3萬元、每月僅花4300元生活,只為實現買房夢。但近期物價上漲、連便當都貴10元,讓她直呼壓力山大。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這樣的收入水準若想在台北買房,即使熬22年存到現在的頭期款,屆時房價恐怕又飆漲一輪,恐怕還是買不起。(陳韋帆)
台南出現一棟屋齡57年的老透天開價僅498萬元,約行情58折。專家則提醒,此類低總價老宅常藏有高額裝修費與貸款門檻,購屋者若忽略後續支出,恐得不償失。(陳韋帆)
房市冷清,不動產受雇員工超慘!今年1~8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非經常性薪資」平均每月不到1萬4千元,房仲業中無底薪、主要靠佣金提成的「高專」首當其衝,房仲業也出現了轉職潮。(陳韋帆)
輝達(NVIDIA)總部落腳未定,但其台灣分公司將於下月搬入南港潤泰玉成辦公大樓。最新實價登錄顯示,內湖7月「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成交3.6億元、每坪58萬元;新成屋「興富發T1」則於6月成交1.07億元、每坪57.1萬元,買家皆為資訊與科技公司,顯示業界看好內湖辦公市場潛力。(陳韋帆)
近期不少民眾在討論「住新大樓有沒有可能繳不起管理費?」。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現代新大樓公設豪華、24小時管理,管理費每坪破百元屬常態,民眾若財務規劃不周,確實可能出現「繳得起房貸卻繳不起管理費」的情況。(陳韋帆)
桃園知名豪宅建商京懋建築宣布插旗新北鶯歌鳳鳴重劃區,京懋鳳鳴案(案名未定)基地近2,000坪、總銷約65億元,為區內近年最大個案,規劃2~3房產品,每坪預計開價55萬元,主打小家庭宜居,預計11月下旬開賣。(陳韋帆)
北台灣新建案推案力道驟減!住展雜誌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住宅新成屋與預售屋總推案量僅7969.4億元,年減3860.8億元、減幅達32.6%,與去年破兆元的榮景形成強烈對比,市場冷清已成建商共識。(陳韋帆)
台中曾發生買凶宅後賠售還被判刑慘劇,劉女多年前以600萬元購入曾發生非自然身故的房屋,後來轉售時倒賠15萬元,還遭法院以詐欺罪判刑1年4個月。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指出,該案應是近年隱匿凶宅資訊中刑度最重者,提醒民眾「賣凶宅不告知,恐賠錢還吃官司」。(陳韋帆)
房地和一稅收兩樣情!財政部公布9月全國房地合一稅,營利事業稅收高達399.6億元、年增37%,創歷年同期新高;反觀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僅44.5億元,年減30%,呈現冰火兩重天局勢。(陳韋帆)
中央持續推住宅政策助民減壓,今年百萬租屋家庭計畫編列428億元,截至9月底執行近7成、支出約290億,全國社會住宅達22萬2144戶,內政部預告,明年將再推「青年婚育租屋協助專案」,投入270億,預估7年協助48.3萬戶。(陳韋帆)
591新建案統計顯示,今年第3季六都及新竹新案總銷金額4,938億元,季減12%、年減26%,量價全面降溫。進場351件、約2.5萬戶皆較去年同期衰退;全台平均開價60萬元、成交價56萬元,議價率微升至7.2%,顯示建商雖放軟姿態,買方仍不領情,案場人潮持續萎縮。(陳韋帆)
金融保險業今年在房市動作頻頻,不僅自用辦公,更積極鎖定精華區整棟商辦作收益型投資。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2025年金融業者最大手筆交易為中信資產管理公司與高雄某開發公司聯手購入雲林北港工業園區土地,總價達32.78億元,規模驚人。(陳韋帆)
實價登錄上路多年,仍有民眾為了提高貸款額度,與仲介、賣方協商「寫高價」,隱瞞真實成交金額。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提醒,若登載不實,不僅地政士會被罰3萬至15萬元,當事人更可能觸犯刑法「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陳韋帆)
桃園房市交易各行政區表現各立山頭!永慶房產集團盤點近一年屋齡5年以上成屋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中壢價量雙冠、龜山新屋交易占37%、龍潭與平鎮老宅最受歡迎,中古屋則普遍便宜約20萬元。(陳韋帆)
中悅建設集團看好台商回流與AI產業帶動的商辦升級潮,積極布局桃園與新北商辦市場,總案量上看千億元。旗下最新亮相的桃園青埔「中悅ITC商貿大樓」,以高規格打造「會呼吸的綠奢豪辦」,導入智慧感測系統與ESG節能管理APP,總銷約50億元,預售階段即全數完銷。(陳韋帆)
一般上班族連老公寓也買不起了?台灣房屋集團統計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公寓平均鑑估價達1095萬元,銀行核貸成數僅74.9%,自備款成數高達25.1%,年增3.3個百分點,平均自備款金額從232萬元升至275萬元,等於晚一年買要多準備43萬元,平均每月多存3.5萬元,幾乎比基本工資還高。(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