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新青安後遺症!是誰害死了小建商?徐佳馨:天時地利的結果

2025/08/19 22:02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徐佳馨指出,新青安買氣集中在中大型建商,小建商面臨工料雙漲,而資金斷鏈後也只能黯然退場。(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徐佳馨指出,新青安買氣集中在中大型建商,小建商面臨工料雙漲,而資金斷鏈後也只能黯然退場。(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南傳出小建商交完最後一戶新屋後宣告倒閉,先是下游廠商擺爛、再遇銀行收緊融資,終於撐不下去。消息曝光後,不少民眾直呼「有負責」,但專家提醒,這是房市結構性問題的縮影。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近年小建商普遍面臨三重壓力,一、工料上漲,二、資金取得不易,三、新青安貸款推升買氣集中於大案場。當銀行風控縮手,小型業者缺乏財力支撐,導致資金斷鏈,只能黯然退場。

小建商困境

徐佳馨表示,小建商倒閉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天時地利」下的結果。她分析,房市多頭持續多年,不少小型建商想藉機往上游擴張,但在資金緊縮下失敗收場,本想大顯身手卻時不我予。

她進一步指出,大者恆大確實能提升市場穩定性,至少大型建商不易倒閉,但代價是價格缺乏競爭力,偏遠區域更少業者願意投入,危及整體住宅供給的均衡。

消費者隱憂

徐佳馨提醒,對消費者來說,大建商壟斷雖保障交屋安全,卻未必帶來價格實惠。加上都更、偏僻地段缺乏誘因,恐導致「只剩大案、沒有人做小案」的失衡狀態。

她直言,央行是否希望房市走向「集中化」,值得觀察。無論如何,各政黨應以「新青安」為借鏡,避免政策急就章再度製造市場風險。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