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來,政府不斷透過各種手段聯合多部會打炒房,繼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後,央行1年內4次出手擴大信用管制、金管會調高不動產放款風險權重、內政部針對預售屋祭出的打房五重拳,乃至於央行3月中宣布直接升息一碼,密集出台且力度不斷加重的調控政策,已成今年房市的最大變數。
基於愛護子女,不少富爸爸富媽媽會資助在國外唸書或就業子女在當地購置不動產,因購置的不動產在國外,容易誤以為不須課徵贈與稅或國稅局不會調查,以致漏報贈與稅。
打算長期持有的置產客大舉出籠,是2020年房市最值得關注的現象,這些被低利率逼出的資金,尤其偏好房價基期低,且具有政府建設與民間投資題材的潛力區,一方面替不斷貶值的現金尋求避險處,一方面也看好這些區域的發展性,透過長線持有不動產的形式實現資產增值。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2020年前十月外國人在台購置不動產,建物取得966棟,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14.4%,建物取得面積也減少19.0%,土地雖有2,119筆,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7.7%,土地取得面積則下滑31.9%。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未成年人購置財產,如不能證明支付之款項確係未成年人所有者,視為其法定代理人之贈與,應課徵贈與稅。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2020年7月價量變化,桃園月增15.2%,新北量增10.8%;和2019年同期相較,新竹增42%最多,其次為桃園量增38.7%,七都平均交易量月增8.1%,價月增3%;量年增32.3%,價年增4.1%。
備受各界關注的港版國安法已正式通過,美國更宣布將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再加上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社會累積的不安與動盪,港人移民再度成為話題。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台灣的防疫表現獲得國際媒體讚揚,各國紛紛降息、重啟QE、持續財政擴張下,全球資金氾濫,但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仍高,讓市場游資尋求保值的商品停泊,此外,因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台商回流潮,也帶動房市發展,自住、置產需求增加。
貨幣寬鬆與台商回流已成趨勢,讓北市不少高資產族再次積極尋找投資標的。專家分析,世界經濟在疫情干擾下、現階段美元暴跌、黃金高檔,「存股」已不再是穩定獲利的投資工作,QE之下錢越來越薄、富豪資產再配置已成當務之急,璞園廣告透過先分析、再賣屋模式,位於信義計畫區旁60坪輕豪宅「松德長虹」精準切中富豪置產、自用需求,銷售4個月已達6成,成績斐然。
鮭魚返鄉再現高潮!全球政府持續實施QE,銀行利率再度下探,流動性較低的不動產成為許多大戶爭相追逐的保值標的,而台灣疫情逐步解封,進一步刺激頂級豪宅案場來客量大增,且因疫情留滯台灣和鮭魚返鄉置產需求,近期看屋的客人多為具國際事業佈局的台灣企業主,占來客數的8成以上,此外,「大陸宝格」更傳出億元級交易揭露,買氣顯著復甦。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日前發表「房地產『好區位』知多少?」的專欄指出,區位就是大家常說的地段(Location),包含「都市區位」與「鄰里區位」兩種差異,前者就是大家說的「蛋黃區、蛋白區」,後者則指的是居家附近「捷運站、公車、便利商店、公園、學校、餐廳」等日常生活設施的便利程度。
疫情以來,世界貨幣寬鬆政策再起,台灣利率來到史上新低,加上軍公教優惠存款即將在2021年落日,龐大的游資在台積極尋找投資、置產標的,地段好、總價低的精華地段不動產特別受到青睞。位於大稻埕的「德璞永樂」,主力22至36坪的2房、3房小宅,以南京西路地段、北市低總價標的,公開4天旋賣4成,其中更不乏地主分回後加購買盤。
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外籍人士大補帖」在該所官網/業務專區/外籍人士專區/外籍人士大補帖項下正式上線囉!該所首創「外籍人士大補帖」網站服務,採自適應(RWD)版型,相容行動裝置載具,以一站式簡潔設計,說明文字中英文並列形式,提供外籍人士最便捷舒適的瀏覽環境!
高雄市隨著「韓流」退燒,房市驚奇止步,出現大坪數產品賠售案例。根據最新實價登錄,位於高雄市苓雅區民族二路的指標社區「國王一號院」,2012年因台北房市轉趨沈寂,建商到高雄積極推案,並邀請台北客到高雄享受國王生活,當時推出75至100坪產品,不過,近期卻出現賠售案例。
全球大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部份人士認為,房地產可能會如同之前SARS期間出現下跌走勢,但是,在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嚴格監控下,加上台灣高水準的醫療技術,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是受到控制的。因此,房地產會因此下跌的預期,也並不存在。
信義房屋「鼠不盡的感謝」老客戶回娘家活動結束,共吸引近4萬名老客戶回娘家參加活動並填寫問卷調查表,統計問卷結果發現,目前家庭型態仍以小家庭為主,而對於居住條件最在意的前三名分別是「生活機能」,「交通機能」、「鄰居素質」,以往穩坐前三的公園綠地已被擠到第四順位,顯示越來越多民眾在購屋選擇上會將鄰里關係納入重點考量之中。
中信房屋依據聯徵中心數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第1季至第3季新增住宅貸款總量,六都中以新北市成長幅度最多,達21.69%,其次為台南市18.57%,而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也有2~9%的成長,僅高雄市呈現負成長12.84%,且主力房貸申辦年齡也由30~34歲向上推升至35~39歲。
年輕人首購置產觀念「先求有、再求好」,與其在市區一輩子租屋,建議應該選擇穩健成長區域,在親民房價階段進場,以「分期存房」概念,擁有人生第一房,或是輕鬆換房,不要被房貸負擔壓垮,讓持有房地產也能「樂洋洋」。
不動產一直是國人投資、避險的首選,不過台灣從2014年開始打房,奢侈稅、限貸令、房地合一稅等,使得投資人變現難度增加,打房政策紛紛出籠也直接或間接影響造成近年台灣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投資人都紛紛把錢拿到海外置產,而海外置產近來最夯的選項就是東協各國的海外標的物。
日前PPT上就有民眾發文,認為早餐店價格越漲越高,買一份漢堡加上大杯冰奶茶的組合就要60元,和速食店的早餐價錢差不多,讓人擔心若是早餐價格持續飆漲,可能會引起「全台早餐店金融風暴」,不少民眾也說自己現在為了省錢,寧願不吃早餐或改吃早午餐,但如果要靠省早餐錢來存「買房基金」的話,你知道要少吃幾頓早餐才可以嗎?
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時程愈來愈近,大家也把目光放在日本,而在不動產的部分,2010年起便興起日本投資置產的風氣,台灣也有許多業者提供跨過置產服務。其中,跨入日本9年市場的日本信義,今年在香港成立服務據點,並在東京成立首家仲介新品牌「SJ HOME」。
前幾年海外置產熱潮起,包括日本、英國、馬來西亞,甚至泰國、柬埔寨、越南,都是熱門的投資地點。有業者透過Google數據分析工具,截至2018年10月的結果顯示,日本是被查找次數最多的國家、占比超過4成,其次為泰國及越南。
台灣房市走空頭,許多人希望到海外賺到增值財,不過,海外投資房地產也必須瞭解諸多限制。例如,在東南亞部分國家買房,非本國人置產可能存在「限購」、「禁購」的規範;但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日本等則限制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