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擊倒了許多商家,卻也意外出現不少新商機,近期房市有一位略具知名的包租婆藍太太(一方生活共生宅創辦人洪怡芳),本來是女裝服飾店闆娘,在疫情時被擊倒,機緣巧合下接觸了「包租代管業」,如今手上已有固定包租200間房屋、管理800名房客,加上線上販售教學課程,如今已年收入破4千萬。(陳韋帆)
房貸之亂加上央行第七波打炒房,根據住展資料,今年12月北台灣新建案「看屋人潮、成交量、待售建案」持續下滑,但「議價率」僅持平,而建商還在持續加大「推案力道」。住展指出,「如果每週來客組數僅約16組,平均成交組數0.8組,比2021年6月COVID-19三級警戒0.9組還少,顯示目前全民正在等降價,不降不進場。」(陳韋帆)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公布10月分數45.3分,為連續第3個月下降,燈號為綠燈,住展雜誌表示,此為今年3月股市帶動房市熱潮以來最差表現,利空罩頂不言可喻。
新竹縣市2024年樓店「店王」出爐!根據實價登錄數據,位於「新天龍國」竹北商圈正核心的「松下新宿」社區1樓,今年4月以5200萬元成交,總面積57坪,拆算車位後每坪單價達102.5萬元,是2020年疫情爆發後,新竹縣首度站上百萬單價的店面交易,也是新竹縣市疫後樓店交易的次高價,象徵新竹地區樓店市場已逐漸重返疫情榮景。
隨疫情逐漸過去後,國內的內需消費快速復甦,國際旅客也緩步回流,經歷兩年寒冬的店面市場也緩步復甦,台北市觀光商圈的三角窗指標店面更在今年陸續出租,包括忠孝敦化的三角窗店面,由日系珠寶店進駐,西門町原KFC店面由盲盒公仔業者承租,到近期忠孝復興的角窗店面也由旅遊業者回鍋承租,站前MOMA商圈店面由銀行承租。指標店面通常租金水準不低,順利出租反映沿街零售消費市況正在回溫。(陳韋帆)
房市交易量不斷衰弱,稱做房市領頭羊的豪宅市場創3年新低!根據實價資料,2022年Q3僅揭露23筆,相較前二年同季的100筆、83筆,可說是幾乎跌到谷底。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豪宅交易數量變化,明顯與台股正相關。(記者:陳韋帆)
鬼門開、國曆7月也進入尾聲,各大房仲業者紛紛交出成績單!台灣房屋與永慶房屋分別年跌5.36%、5%,加上住商、中信房屋,整體來說,成交量已連續3個下跌。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目前房市有三大利空干擾,賣方守價、買方加價有限,導致交易量縮。(記者:陳韋帆)
後疫情時代來臨,民眾居家時間增加,將陽台變身小庭院,瞄準陽台商機,有連鎖家具推出綠化盆栽、小型桌椅,還有陽台用的草皮。另外,疫後賞屋也有變化,根據統計,「農舍」需求增加超過5成,透天別墅也意外成住宅新寵,還有希望住家有陽台的比率,也大增超過7成。
在疫情的影響下,台灣民眾似乎也開始減少外出,選擇居家防疫的新生活模式,根據Google社區人流趨勢報告,發現和疫情前相比,台灣大眾運輸人流減少38%,但住宅區人流卻成長了7%,民眾宅在家的機會變多,對於居家的空間安排與生活品質當然也會更在意。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旅遊相關產業大受衝擊,旅館求售、倒閉潮紛紛出現,奇怪的是,民宿家數不減反增,2年多來,反而自4,396家攀升至5,891家,足足多了1,495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相較旅館的經營高成本及大量仰賴國際觀光客,成本低、規模小的民宿,看準國旅商機,且使用靈活,隨時可自住、自用,投資人自然趨之若鶩。(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統計2021年核發住宅類建築物建造執照計17萬465戶、使用執照10萬4,872戶,皆為近10年新高,反應市場景氣暢旺,開發商卯足勁推案,不過今年前四月建照呈現衰退,年減8%,但前四月開工數量卻較去年同期成長26%,反映去年的大量推案,今年已經陸續開始動工興建,房市有機會挑戰連續三年13萬戶的大量興建期。(記者:陳韋帆)
受到打炒房、疫情影響,各大房仲5月成績單如同股票跌停般「慘綠一片」。四大房仲,住商、中信、永慶、台灣房屋,5月交易量,月增減部分,-8.1%~-23.9%不等,年增減部分,-13%~1.6%,信義雖未發布數字,但也提到網路看屋人數下滑3成。業者們紛紛指出,4月買氣受到打炒房、升息影響下滑,5月又爆發疫情,買氣也持續萎靡。(記者:陳韋帆)
疫情升溫,百業受創,不過,夾娃娃機店不僅不受影響,還不減反增,今年Q1首度突破1萬間。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這波疫情重創沿街店面商機,店面空置降租後,反而吸引夾娃娃業的場主進駐,夾娃娃機店在這波景氣寒冬逆勢崛起。(記者:陳韋帆)
建商大推案的520檔期將至,根據住展統計,今年新成屋、預售屋預估推案量約1,647.7億元,雖較去年實際推案量略增約50億元,但卻是2018年以來次低量,年增幅僅約3%。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此次520,房市面臨五大衝擊,建商推案意興闌珊,推案量不令人期待,房價部分則欲跌不易。(記者: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風聲鶴唳,民眾買房信心受挫!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發佈4月份消費者信心為71.77點、「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為116.35點、「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指標的調查結果為122.4點,三項指標同步下跌。不過,專家則指出,該數字顯示消費者短期信心不足,長期來看,支撐力仍十足。(記者:陳韋帆)
疫情重創飯店!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資料,相較於疫情前(2019)在包括客房數、住用率、平均房價、房租收入、餐飲收入、總營業收入上,除客房數與平均房費減少幅度較小外,住用率無論國際與一般飯店均減少25%以上,而房租收入幾乎腰斬,所幸有減幅較少的餐飲收入貼補,但總營業收入依舊大減三成以上。(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1月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再創新低,僅剩下2.59人,再度創下歷史新低紀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年2357萬的戶籍人口中,有高達65.7萬人是居住海外,占比達到2.8%,這些人口部分可能因為疫情兩年沒回國而導致戶籍被遷出,因此人口數據呈現外流與每戶人口數持續下滑。(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饒河街的康是美吹襲熄燈!一名讀者向《三立新聞網》投書表示,「日前突然收到一封簡訊,康是美-饒河門市3/1起停止營業,好可惜喔,但又不知道原因,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東龍不動產專任約經理陳泰源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該店址本區位良好,無奈受到疫情影響,人潮銳減,業者或許是考量租金、人事成本下,只好結束營業。」(記者:陳韋帆)
年節將至,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卻大爆發,房市將受到衝擊?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23)日表示,南港區出現了一名房仲的確診足跡,《三立新聞網》今日向各家房仲打聽,無人承認是自家房仲染疫,且傳出疑似染疫人員是代銷而非房仲,但最受困擾的,由於搞不清楚確切身分,且這位「房仲」到底是住南港,還是在南港執業,許多帶看行程都已經受到影響取消。(記者:陳韋帆)
桃機群聚持續擴散,截止到1/9累計染疫25人!對此,屋比房屋總經理表示,根據萬華之前疫情經驗,此次桃園疫情極有可能重創桃園房市,讓店家們「挫嘞但」,極有可能難以支撐租金,而住宅部分,交易量可能導致急縮,不過,整體房價仍難下跌,少量購屋族則有機會趁此時砍價、撿便宜。(記者:陳韋帆)
仲量聯行2022年1月6日指出,2021年截至10月,全球商用不動產市場偏向樂觀,交易額達美金7,570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上升逾50%,若與2019年同期相比亦上升約4%。但仍需留意2021年底持續至今之新型變種病毒帶來的新一波疫情,或將對全球投資市場帶來新的變數。
台灣剛度過疫情最緊張時期,政府祭出微解封政策,全台各地觀光業逐漸找回疫情前的榮景,從飯店訂房價格來看,可看出端倪。尤其,有秘境勝地之稱的宜蘭,地理位置靠海景點多元,蘇澳可玩景點多知名度高,美麗的烏岩角沙灘、粉鳥林定置漁網秘境之旅、彩虹望海盪鞦韆以及親子玩樂的觀光工廠等,還可出海海釣海鮮,大啖海鮮大餐,可玩的很多,觀光財驚人。
今年5月國內疫情爆發,住宿及餐飲業受創,但景氣快速復甦,如洗三溫暖。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前三季銷售額共4,420.8億元,年減4.8%,但統計近五年住宿及旅遊業家數,今年9月全國將近17萬家,年增4.4%,甚至為近五年同期新高。(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