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梁行今(1)日舉辦Q2房市趨勢記者會,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表示,去年新青安帶動買氣後,不少人自住兼投資買房,房價也不斷暴漲,蛋殼區賣蛋黃價, 政府自然會出手抑制,如今投資盤退潮,每月約2萬棟移轉量,才是真正的剛需交易量,估計今年房市都會是夢遊狀態,呈現「量縮價盤整」格局。(陳韋帆)
房市在央行信用管制下急速降溫,但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329推案檔期全台預售屋推案量將達8223.2億,創歷史次高,建商真的都不怕政府打房?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不是建商信心強,也不是打房有效無效的問題,只是迫於建築法、央行規定,必須在時限內動工,否則有可能取消建照或被收回融資款項。」(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建商不逃亡嗎?北台灣329檔期推案量破3千億又創新高!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建商傳統推案329檔期,北台灣推案量約3339.3億、年增8.2%,也是台灣房市史上首度連續2年破3千億大關。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不少建商早規劃去年推案,不料遇上房貸之亂及央行打炒房,雖暫緩推案腳步,但推案成本已支出,來不及煞車,難再拖延,加上南港千億大案,一舉推升今年329檔期案量到空前新高。(陳韋帆)
財政部重新定義豪宅稅(舊制課徵),「2024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除調整總價,也首次納入單價定義,六都及新竹外單價35萬/坪以上即豪宅。事實上,台灣坪數計算方式複雜,所謂的「單價」計算方式有許多模糊空間,就連地方政府地政單位都無法準確釐清,此次作為稅徵標準,可謂是一大挑戰。(陳韋帆)
假老外消失了!政府打炒房成功?根據台中市地政局資料,2024年外籍購屋人數出現了大洗牌,過往的常勝軍、台商喬裝避稅的假外資「英屬維京群島」,此次已排不進前五名,轉為香港、馬來西亞成為冠亞軍,而購買區域熱點也出現了變化,早期大多集中在西屯,如今則改買南、北屯以及西區。(陳韋帆)
新北捷運環狀線受去年0403地震影響,9跨鋼箱梁位移,新北捷運局及台北捷運局共同委託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行調查,調查報告結果認為是營造中華工程公司未按核定施工圖施工,將與台北市政府共同向廠商求償新台幣19.27億元;對此,中華工程今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七點質疑,認為調查報告「總結」內容與現況調查所述不符,有諸多矛盾,強調中華工程絕無未按圖施工,且地震當天,中原站的地震偵測站處於關閉狀態,導致無法偵測地
租金補貼114年度恐怕只能補貼到11月了!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10)日向外界說明,有關114年度總預算案,立院凍結國土管理業務預算10%、約41.47億,目前300億租金補貼每月耗費約31億,預算局部凍結後,估計11月後就無法繼續撥放租金補貼。(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趨勢明確,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0%人口逾65歲),居家安全越發顯得重要,其中,浴室為長輩在家中最容易發生滑倒意外的地方之一,前台大、高大土木系教授、現任臺灣整體衛浴產業協進會理事長黃世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灣傳統浴室常有排水不佳、地板材質防滑效果不夠等問題,倘若能將『整體衛浴』在台灣全面推廣,可大幅降低跌倒意外發生的可能性。」(陳韋帆)
蛇年到來,時序到了2025年1月底,年假前各大房仲買氣明顯仍在谷底盤旋,房價有機會見到下降?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房市買氣目前是躺在ICU(加護病房)過年了,蛇年有機會見到跌價,但整體來說不多,除非政府讓建商、屋主絕望,才有機會見到多殺多、有感降價!」(陳韋帆)
龍年進入尾聲,大家都準備好迎接蛇年到來!內政部國土署今(23)日交出了龍年「住宅政策」成績單,包括「社宅」、「租金補貼」、「包租代管」三大面向,國土署表示,「社宅8年20萬戶目標已在2024年底達成,蛇年也將持續落實居住正義,向目標邁進!」(陳韋帆)
嘉義縣大埔鄉21日凌晨發生規模6.4地震,嘉義、台南首當其衝,雲林、高雄也有零星災情傳出,至少造成10餘戶民宅倒塌、逾27人受傷,所幸暫未傳出死亡消息。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表示,「政府都更、危老政策都『重老不重危』,應全面進行老屋健檢外篩,一旦判定危樓,就強迫重建。」(陳韋帆)
新北市三重「莘聖沐光居」鄰損案,事發後,新北市長侯友宜信誓旦旦協助重建,但回想2023年「基泰大直」案,時隔494天,都更仍未招商,預購戶也仍未交屋,部分受災戶賠償也未達成共識。住保會消保會表示,「類似案件,除非政府願意先國賠、再代位求償,否則民眾將自行面對官司,重建與賠償等待遙遙無期。」(陳韋帆)
2025年即將到來,台灣房市又將有何變數?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2025年房市將有三大變數,包括「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兩岸情勢、政府打炒房」,他說,兩岸情勢及政府打炒房屬於可預測範圍,但川普的態度變化多端,卻也牽動國際經濟大局,屬於難以預測範圍,更加可怕。(陳韋帆)
桃園深耕25年、有大園王之稱的璟都機構,今(27)日正式推出代表作「璟都中路大苑」。面對房貸之亂及央行打炒房,董座黃國明表示,「2025年超漲的區域會回緩,但1990年起,房市歷經過三次波動,台灣房地產已沒有所謂存活問題,而今日推案『璟都中路大苑』,重點則是在期許該案可成為區域美學地標。」璟都建設手握大園區多筆土地,他在大園共有六案,總銷共約600億,包括「璟都麗緻」、「璟都文華」、「璟都凱悅
房貸之亂加上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今年10月後,房市買氣明顯重挫,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表示,「房市買氣已剩餘原先的3~5成,但明年還有『川普上任拉高關稅,以及綠色通膨,電價、物價攀升』等七大威脅,希望政府能與房產業界相關公會召開會議,廣納業界建言,共同擬訂可行的短中長期政策。」(陳韋帆)
高雄港灣「魷魚遊戲」主題觀光開跑,吸引觀光人潮回流,透天店面交易熱度同步創高!在地仲介指出,隨疫後解封,高雄市府力拼觀光,商圈熱度也逐步復甦,加上央行目前針對房市貸款管制部分「管住不管商」,估計今明年商圈店面交易買賣熱度將持續增溫。(陳韋帆)
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台北租服公會)今(24)日舉辦2024年終記者會,宣布公會協助內政部「社宅包租代管」8萬戶目標已超額完成,同時,國土署「長者換居」專案首例也已達成。另外,針對近日社會關注的「租金實價登錄」,理事長陳柏勳直言,「政府以善意誘導取代強制登入,目前已初見成效,而強迫實價登錄,恐造成租金成本轉嫁潮,公會立場與政府一致,不樂見此事發生。」(陳韋帆)
台灣違建亂象多,不少人購屋遇到違建時,房仲經常會以「既存違建不會拆」來說服買方,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從未就沒有「既存違建不會拆」這件事,而是「緩拆」,一旦發生意外,會違反公共利益、涉及公安意外,政府仍會執行強拆,且台北市、新北市早已通過「代拆條款」,不只強拆,還要向違建屋主收取數十萬的代拆費。(陳韋帆)
近年政府多波打房皆劍指豪宅,致使高總價市場急凍,就連以往熱門的豪宅聚落台中西屯也受衝擊,實價資料統計,今年1~8月4000萬元以上豪宅交易物件,平均總價、總銷創歷年來最低,與高峰2022年相比,總銷更大減54%。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豪宅價格看似因大環境關係而有些許落差,不過也與建商因應市場需求,豪宅坪數越推越小有不小關係。
新青安議題近期成為房市焦點,根據財部資料,2023年8月~2024年5月,一共核貸5萬7,980戶,核貸金額約4,281億元,而財部指出約1,700戶疑似有轉租問題,真的這麼少?如果違規轉租被抓,後果又如何?(陳韋帆)
近期央行、財政部陸續祭出「部分區域第二戶限貸緊縮至六成」、「新青安管制加嚴」等措施,然而,市場多數認為對於火熱的房市無影響,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新政府目前確實都沒有出手打房徵兆,且新青安本身就是反打房政策,想聽到政策管控的實質方案,恐怕至少要等到今年Q4才會有答案了!」(陳韋帆)
行政院今(27)日拍板通過「新青安」精進政策,在防人頭、炒作上將要求八大行勾稽把關外,亦將「新青安」修正為一人一生限貸一次。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限貸一次確實可導正利用新青安炒短線者,但如果強化『轉手』管制將更加有效。」(陳韋帆)
長虹建設(5534)今(26)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112年營收9,798,136仟元、年增13%,稅後淨利1,835,927仟元、年減34%,每股盈餘6.32元。董座李文造表示,去年在營建成本大漲下壓縮了獲利,今年調整腳步推案,也希望政策面能回歸市場機制,讓房市更加穩健。(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