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逾65歲,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指出,台灣租市「年齡歧視」是常態,因為房東們怕老人在屋內「孤獨死」,也導致許多高齡租客淪為下流老人,但隨高齡人口占比持續攀升,房東們恐怕早晚還是得認命。
根據內政部資料,今年9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達461萬6884人、占比總人口數19.8%,預計今年底突破20%,台灣將正式步入國際標準中的「超高齡化社會」,人口高度老化,也意味著台灣社會福利、醫療照護、勞動力、租屋市場將面臨嚴峻考驗。

收入不穩、容易「孤獨死」 房東認為出租給老人風險高
郭紀子直言,房東拒絕高齡租客,主要有四大考量。
一、健康風險,擔心長者在屋內突發疾病、跌倒或發生「孤獨死」,造成處理麻煩,甚至淪為凶宅,導致房價大打折扣;二、經濟疑慮,擔心高齡者收入來源不穩,租金支付出現問題。
三、多數出租住宅未設計無障礙設施,難滿足長者居住安全需求;四、不少房東受社會偏見影響,認為長者「難溝通、問題多」,恐與鄰居相處不睦,導致不願承租。
超高齡社會降臨 房東勢必迎接老人租屋潮
郭紀子指出,台灣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越來越買不起房子,隨年齡持續老屋,房東勢必迎接高齡租屋潮,否則最終將被租市淘汰。
他建議,房東自身可從硬體及合約上著手,首先改善居住環境,如增設扶手、防滑地板與無障礙通道;其次,在租賃契約中清楚訂定責任歸屬,並可投保房屋與責任險,降低突發事件風險。
最後,郭紀子還提到,除了房東自身改變外,政府也應推動相關政策,如成立社區照護單位或醫療機構,與房東合作,建立支援網絡,並推動補貼與稅負優惠,鼓勵房東改造自宅為銀髮宅、無障礙住宅、共居社區等,讓台灣社會對高齡長者越來越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