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高雄報導

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今(29)日審議通過「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與「大林蒲遷村安置地」兩項重大都計變更案,遷村進程再推一步,回應地方多年訴求,也為南台灣產業轉型奠下重要基礎。

高雄大林蒲遷村長年受周邊工業區,包括中鋼、中油、台電等空氣污染與環境危害,導致居民健康受損,而引爆居民遷村意願契機,就是2014年高雄氣爆後公安疑慮,最終由政府以土地與住房補償為條件推動遷村,將居民移至較安全的新社區,並興建新的產業園區。

根據高市府資料,大林蒲遷村計畫自108年獲行政院核定後,市府爭取到800億元經費作為專案支出,並舉辦5場地方說明會,提出補償與配套措施。安置地位於鳳山、前鎮崗山仔地區,公共設施已初步完備,包含公園、市場、學校、托嬰中心等,鄰近鳳山醫院與小港醫院,未來將新增28條道路與新建學校、活動中心及商業區。
副市長林欽榮指出,安置地規畫以「土地一坪換一坪、住宅換住宅」為原則,住宅區容積率將調整至300%,確保居民公平安置、生活便利。
另一案「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則為配合國家5+2產業創新計畫,總面積約262公頃,預計可創造17,400個就業機會,導入高值化與循環再生產業,打造低碳永續的產業聚落。
市府補充,兩案通過後將續報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並同步推進環評與都計程序,預計115年第二季啟動土地價購協議,確保遷村與產業開發銜接無縫。未來將與經濟部密切合作,讓居民順利搬遷新社區,展開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