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追不上房價飆漲!根據內政部、勞動部資料,2023年Q3全國房價所得比9.86倍,創統計新高,進一步六都觀察月薪支出與房貸佔比,已高達75~147%,顯示購屋族財力與多數無殼族相比,差距甚大,且M型化社會有持續加重趨勢。(陳韋帆)
2024年Q1「政大永慶房價指數」出爐,六都與新竹縣市年增幅6~12.9%不等,其中,又以新竹縣市漲幅12.9%最高,力壓六都,若進一步觀察近5年市況,新竹漲勢同樣遠超六都,2022年Q1,年增幅達35.5%,相當驚人。(陳韋帆)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蝸居、鳥居情況越發劇烈!根據實價登錄,六都與新竹縣市購買1~4房占比,其中購買1房者,明顯有逐年攀升趨勢,反之,購買3~4房者,則是逐年下滑。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少子化、高房價,讓不少人只能越買越小,這樣的情況與各縣市房價高低亦有明顯關聯性。(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人盼等「少子化」致使房價崩盤。根據內政部資料,六都及新竹縣市,102~112年0~14歲幼年人口全部下滑,但整體房價漲幅3成以上,其中台中、台南及新竹市房價更是翻倍。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觀察到,少子化並未導致房價下滑,其表現與總體經濟、區域發展較有正相關,尤其有高科技產業進駐的縣市更加亮眼。(陳韋帆)
台灣房價現況有多驚人!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六都與新竹縣市各行政區2019年與2023年房屋成交總價中位數變化,全台一共有18個行政區房價衝上千萬大關,包括泰山、樹林、汐止、三峽、五股、八德、桃園、蘆竹、龜山、寶山、新埔、北屯、烏日、東區、西屯、安南、鼓山、仁武,其中又以新北市減少5個行政區最多,讓雙北購屋族只能望屋興嘆。(陳韋帆)
財政部16日宣布全面下修「豪宅稅」課徵標準,最慘的情況,將依實際成交價的17%課稅,住商機構統計,依新制計算達豪宅稅標準者,2023年六都及新竹縣市,增加1790戶,全都都會中槍嗎?專家指出,「該政策其實只是針對利用政策漏洞的納稅義務人,正常來說,影響沒有想像中大。」(陳韋帆)
六都與新竹縣市2024年地政局公告地王出爐!新竹縣市地王易主,六都則全數衛冕成功,其中,台北市「101大樓」以1坪661.5萬持續稱霸全國,並連續11年拿下全國及台北地王。其它五都,高雄市由「高雄大遠百」蟬聯11年;桃園市與台中市分別是「中正路商業區角地」與「新光三越中港店」,蟬聯18年;新北市「板信雙子星總部大樓」已15連霸,台南市則由「新光三越中山店」連續7年拿下。(陳韋帆)
囤房稅2.0三讀過關!外界質疑該政策是在打假球,財政部日前也特別澄清。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新法影響最大的對象,除了建商、3戶以上囤房客外,由於稅基是以「房屋評定現值」計算,房子越新的屋主,壓力也會更大,如新竹縣市、台中、台南,5年內新成屋最多,亦有可能進一步導致潛在賣壓攀升。(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實價揭露,2023年比較2022年,全台21縣市僅7縣市沒漲價,「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皆漲幅逾1成,其中又以竹縣年增23%最兇;平均成交總價部分,新竹縣市皆超過1,600萬元,領先六都中的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四都,緊追在新北市之後。(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大坪數交易也頻頻下滑!根據內政部資料,六都和新竹縣市55坪以上房屋交易量,10年前單季約1.3萬筆,今年Q3僅剩2826筆。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除房價高漲,還有家庭結構改變、豪宅門檻下修共三大因素,讓大家房屋越買越小。」(陳韋帆)
非六都五縣市預售屋成交價現4字頭!實價揭露,今年10月「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嘉義市及苗栗縣」五縣市預售屋都出現4字頭個案。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近1年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影響,全台各區預售屋房價波動不一,但現實很殘酷,即使非六都區域,2字頭新案也已近乎絕跡。(陳韋帆)
近年全台各地預售屋開價屢屢創高,也帶動區域中古屋交易價格跟漲。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內政部實價登錄交易資訊,統計2019年至2023年10月各年度六都+新竹縣市「中古屋交易總價中位數」變化,發現新竹縣市增加212萬元最多,增幅23.9%;台南市增加165萬元居次,增幅27.3%;高雄市增加145萬元排名第三,增幅23.6%。(陳韋帆)
苗栗竹南連續25年人口淨遷入正成長!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苗栗竹南1998~2022年淨遷入人口數皆呈正成長趨勢,且2022年的1,319人還是六都及新竹縣市外,最多的行政區。東森房屋竹南運動公園加盟店店東饒心奣表示,隨著區域建設題材的相繼落實,再加上竹科買盤外溢效應,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購屋民眾選擇竹南,區域房市前景值得期待。(陳韋帆)
台灣房價4年暴漲一波!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Q4六都與新竹縣市平均房價鑑估值,通通超過1千萬,若與2019年Q4比較,六都中,漲最多的則是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皆超過180萬,新竹縣市遠超六都,竹市283.3萬、竹縣410.5萬,讓直轄市都望塵莫及。(記者:陳韋帆)
2022年全台交易量跌15行政區出爐!根據591統計,六都與新竹縣市交易量跌幅最高的15個行政區,高雄5個、新竹佔3個、台中2個、台南3個、新北市1個、桃園1個,有趣的是,15個行政區交易量縮47.2~71.6%不等,房價卻反漲3.8~43.9%。(記者:陳韋帆)
房市變冷,「快速完銷」越來越難聽到了!591新建案資料指出,六都與新竹縣市,2022年新建案平均1個必須4.6個月才能完銷,相較2021年明顯拉長0.4個月,其中以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最明顯,增加0.5~1.4個月不等,台北市、台南市則反其道而行,反而越賣越好。但整體來說,多數縣市已開始出現反轉現象。(記者:陳韋帆)
根據國泰房價指數,全國2022年Q4新屋大廈房價上漲2.33%,但桃園、新竹縣市、高雄則出現跌幅,其中又以桃園季跌11.53%最明顯。元宏資訊不動產平台陳傑鳴表示,「這只是房價鬆動開始,因為桃園、新竹縣市、高雄重劃區炒作最多,政府打炒,自然首當其衝,下一步就會擴散至都會區,持續走跌。」(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房市買氣明顯直線滑落,專家提醒,賣壓特別大的區域就要特別留意房價跌落的可能性!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與新竹縣市中,前十名賣壓行政區「新建案」(預售屋及新成屋)總餘屋數達38,530戶,其中又以新北市淡水賣壓最大,逾6千戶,而桃園市的龜山、桃園、中壢三區賣壓也不容小覷,通通超過4千戶。(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預計明(10)日進行二、三讀!如無意外,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彙整全台灣14個有極高機率發生「房價大地震」的區域,六都、新竹縣市通通都有份。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這次《平均地權條例》可不是開玩笑的,購屋族要特別留心了!(記者:陳韋帆)
政府修法限制預售屋換約,讓部分消費者開始考慮買新成屋,但新成屋有比賣「未來價」的預售屋便宜很多嗎?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12月底預售屋、新成屋成交均價,目前宜蘭縣新成屋平均成交價比預售屋建案貴5.2萬元/坪,北台灣其他縣市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縣市,則是預售屋建案平均成交價高於新成屋建案,價差最大為新竹縣市5.1萬元/坪,最小為基隆市,僅差2,000元/坪。(記者:陳韋帆)
全台房價瘋漲,薪水收入卻始終牛步成長,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指出,全台房價所得比高達22.7年,也就是平均要不吃不喝22.7年才能買房,3年增幅達61.4%。漲幅最驚人的,包括新竹縣市、南二都漲幅都超過100%。591新建案表示,民眾荷包趕不上房價,買房已從「難上加難」變成「直接躺平」。(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新增房貸貸款期數連續兩季都是創歷史新高的289個月,顯示面對房價居高不下,購屋人選擇以拉長貸款年限方式,以求降低每月房貸負擔,其中桃園、台南、高雄與新竹縣市,房貸期數都拉長到超過300期,過去一段時間的房市飆漲區,連帶也出現房貸越揹越久的現象。(記者:陳韋帆)
代表房市買氣的「移轉棟數」出爐!根據六都、新竹縣市地政局資料,10月整體交易量月跌3.3%、年跌9.9%,價格部分則月增4.4%、年增6.7%。對此,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升息、股匯市震盪讓買方出價保守,但低利環境仍支撐賣方,雙方無交集,降低交易量,房市進入冷靜期。(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