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小木屋雅房月租只要1千元,若願意每天拔草1小時,月租金還可以降至2百元,網路出現這則租屋廣告,讓專家都驚呼太便宜,不過也提醒應注意押金、安全及合法性等問題。(陳韋帆)
房客申請租金補貼免告知房東!政府近年推廣「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只要是名下無屋的一般家庭幾乎人人可請領,並強調「免告知房東即可申請」,爆發不少房東與房客間糾紛。(陳韋帆)
台北房價高不可攀,但仍有低總價選項!《三立新聞網》蒐集網路售屋資訊,發現西門町套房僅399萬即可入手,不過,觀察條件高屋齡、小坪數套房。專家指出,此類房屋過往大多是投資出租、等待都更用,高房價下自然也可買來自用,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留意裝修、房貸、凶宅等問題。(記者:陳韋帆)
房市冷氣團影響下,低總價小宅還有發揮空間,在台北市和桃園,都出現了權狀只有10坪以下的案件,其中在桃園大園的案子,最小戶別竟然只有7坪,但銷售狀況還不錯,專家說買家看準的是入手門檻低,和未來有出租效益。
高房價壓力下,小宅市場再現極限操作!坪數不僅跌破10坪,甚至下探至僅7坪空間,創新低紀錄。據住展雜誌資料,2025年上半年北台灣共有4件10坪以下新建案,其中最小的「福興豐藏II」坐落於桃園大園區,坪數僅7坪、200多萬元即能入手。專家指出,極小宅總價親民,據投資出租優勢,也因為普遍被銀行認定為投資物件,購買者須留意房貸問題。(陳韋帆)
一名讀者向《三立新聞網》求助,家裡樓上一年多前售出,新鄰居要裝修前很客氣挨家挨戶送禮打招呼,結果一裝修就是一年多,覺得怎麼這麼久、很奇怪,上樓一看才發現打掉許多裝潢,問工人才知道在隔間套房,疑似要出租,無奈問「該怎辦?」(陳韋帆)
全台房市受景氣影響買氣冷淡,惟店面、商辦租金行情卻仍持續上揚。住商機構觀察實價,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三路上一處補習業者商辦大樓,以每月173.7萬元出租多戶數。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近期中南部逐漸有補教、醫美業者大舉展店,特別是物業條件嶄新且罕見,租金更易創下高價。(陳韋帆)
房市冷清,豪宅租賃市場卻創紀錄!據實價登錄,台北市信義區知名租賃豪宅社區「新光信義傑仕堡」,3樓戶以每月78萬元出租,相當於1年936萬租金,創全台租金總價最高歷史紀錄。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亮眼,吸引不少國外大廠進駐,加深此類豪宅出租市場的剛性需求,研判此類物件未來租金價位仍是居高難下。(陳韋帆)
房屋稅2.0今年正式上路,近期民眾陸續收到房屋稅單,卻意外掀起一波錯誤稅單潮,不少人明明自住卻被誤判為非自用,房屋稅從1%暴增至3.2%、4.8%,稅金倍增令不少屋主錯愕。信義房屋代書柯佩汶表示,「收到房屋稅單後,查看是否符合自住資格,接著比對戶籍及申報用途,若有問題,聯繫稅捐機關承辦人釐清。」(陳韋帆)
台北大巨蛋蓋了20多年,繼體育館、商場、影城陸續開放後,商辦(辦公室)租金也陸續揭露,據實價登錄,今年3月19樓以月租金387.7萬出租,面積785.73坪,拆算單價1坪4,936元,租金2年調整一次,2027年單價就會突破5千元,同時也是信義區外,首度見到單價5千元的辦公室行情。(陳韋帆)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提醒,今(114)年申報所得稅期間為5月1日至6月30日止,房東若將房屋委由政府合作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業者進行包租或媒合管理,不僅可免除繁瑣的租賃事務與空屋風險,每屋每月享有最高1萬5,000元所得免稅額度,超過部分可再扣除60%必要費用。(陳韋帆)
西門町新店王誕生!據台北地政雲資料,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5號,以月租金總價45萬、單價7,425元出租,成為萬華今年第一季月租金總單價最高的店面。專家指出,「西門商圈在疫情期間租金不斷創低,但疫情解封前就傳出不少『階段型漲租約』,隨解封後人潮不斷復甦,近期也開始到了『漲租時節』,高總、單價租金的出現不讓人意外。」(陳韋帆)
房屋抵稅新制將於今(2025)年5月報稅季正式上路,房租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房客最高可享每年18萬的房租抵稅。國家住都中心也呼籲房東積極加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成為公益出租人,也能享有多項稅賦優惠。
公益出租人(公益房東)制度上路已是第9年,據內政部最新資料,全台2023年已突破17萬戶,六都中,吊車尾的台南市也正式突破1萬戶。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公益房東的增加,主要是靠『租金補貼』、『囤房稅』兩大方式納入,由於有稅負優惠,也讓數量逐年增加。」(陳韋帆)
44歲該買房還是租房呢?雲林有位女網友,以此為題在網路上發問,表示自己月薪3萬多,想在斗六買一間3、400萬左右的套房,想問問大家意見,網友紛紛表示可以選擇當地中古的套房,價位200多萬左右,每個月的房貸可以控制在8000塊左右,可以自住也可以出租,房仲業者表示,以雲林的狀況來講,未來10年房價大概都不會有太大差異,風險比較小。
房東與房客保持怎樣的關係才算安全呢?一名房東將房子出租後,雖然與租客打了租約,卻為了逃稅未進行公證,近日將房屋出售,已經簽約,但租客卻不願搬離,直接陷入違約風暴。地政士表示,未經公證的租約,房客違約不願搬離,即使有押上租期,聲請法院強制執行仍須至少1年起跳時間,所以租約一定要進行公證,才能確保雙方權益。(陳韋帆)
台灣今(114)年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超過65歲以上長者逾20%,而居高不下的房價、連年攀升的租金,恐將無殼高齡長者陷入「房貸被拒、租屋困難」窘境!俐富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理財專家王俐喬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銀行普遍認為借款給長者風險較高,而多數房東也擔心出租給獨居老人,有機率無端變成凶宅,只能說現實確實就是這麼殘酷!」(陳韋帆)
全台空、餘屋雙雙暴增,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台空屋86.2萬宅,達9.32%,新建餘屋10.31萬宅,創歷史次高。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鼓勵低度使用的屋主,透過『包租代管』,將空置住宅投入租屋市場活化使用;也提醒購屋族應理性,不宜貿然搶購。」(陳韋帆)
台灣歷任政府的歷史共業「租屋黑市」問題長年未解,即使近年政府啟動「租金補貼」、「公益出租人」等良善政策誘導房東,問題依舊難解,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台灣目前租屋黑市百萬餘戶,主要就是因為台灣租市長年累積有四大問題,政府自然短時間難以打破現況。(陳韋帆)
高雄市有將近3萬名長輩需要租屋,但被議員質疑市府給的幫忙不夠,議員公布70多歲的長打電話租屋,連打3通都被拒絕!但房東也擔心長者年紀大、健康因素或經濟問題不願意出租,但獨居長者佔弱勢族群大約40%比例相當高,成為市府跟中央的難題。
政府近年積極打炒房,但是「管住不管商」,投資人眼光轉向商用不動產,實價揭露,士林區中山北路一處四層樓透店,8月交易2.2億元,建物95.34坪、土地32.97坪,買方為甜點代理商,目前一樓維持原租客喜餅糕點業者營業,二樓則是買方自用登記為辦公室。
央行9月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堪稱史上最嚴管制措施,立委今天關切是否恐釀斷頭潮;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央行管制措施是端視市場整體情況而推出,且為避免殃及無辜,也設有例外性的規定。至於是否會發生斷頭,應該是購屋者「槓桿有點過度了」。
隨著都市發展,地價、房價持續上揚,集合式住宅成推案主流,加上家庭結構改變,小家庭以一般公寓大樓使用空間即可滿足,又具備居家管理與投資出租效益,如今大基地面積、總價門檻較高的透天新建案,在雙北市已成稀有產品,住展雜誌統計,今年迄今只推出3案,再以近6年資料觀察,每年推案數都在個位數,去年與2019年稍多來到8案,2021年則為6案,而今年即使接下來進場透天案仍屬零星,建商對這類產品興致相當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