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科技產業、觀光起飛,吸引境外旅館業法人整棟買商辦!「青年館大樓」今年7月「貝里斯商優亨」,以約2.8億元現金購入。在地房仲指出,高雄在科技產業、觀光發展蓬勃下,企業紛紛卡位精華商辦,全棟購入商辦可穩定收租或可彈性改建,可說是金雞母。(陳韋帆)
近年全台房市交易小宅化趨勢明顯,專家指出,建商炒小宅,炒房族也熱於投資,小宅自然發展蓬勃,至於少子化趨勢等,實坪14坪以下的房子,加上畸形格局,是否真的適合1~2人居住,大家可以自己思考。(陳韋帆)
預售屋與中古屋勢必有價差,而價差最驚人的全台十大行政區中,各縣市以台中佔據一半最多,而過往非房市熱點的苗栗出現「竹南、頭份」2黑馬,成為5年差幅增長最快的2區。房市專家指出,台中近年新建案遍地開花,大量奪榜不意外,苗栗則是在竹科外溢買盤下大量推案,見證了竹科炒房團到哪,房價就漲到哪的奇蹟。(陳韋帆)
央行限貸令使高總價不動產市場明顯降溫,今年台北市總價逾7千萬豪宅不僅交易量「腰斬」,平均成績面積也年減10.5坪。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建商在限貸令下,推出「小而美」的迷你豪宅,降低總價自救,故造就此番情景。(陳韋帆)
全台房市買氣延續下行,連原本撐盤力道較強的預售市場也開始出現鬆動。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今年第三季七都已有十大行政區出現預售屋成交單價季跌,其中台中清水、西屯與桃園中壢、蘆竹等四區跌幅超過一成。(陳韋帆)
近期有民眾指出,他租的房子5年前1萬8千元,現在卻漲至2萬2千元,大嘆漲幅太快,讓他喘不過氣。專家指出,台灣租金16年幾乎都只漲不跌,而薪資漲幅又慢,民眾自然會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陳韋帆)
房市冷颼颼,年底仍有6個百億指標新案將登場,其中5案集中新北市、僅1案在桃園。專家指出,新北因地段廣、剛需強,且持續吸收台北外溢買盤,自然成為北部推案主力。(陳韋帆)
1111光棍節到來,「一人宅」已爆量2百逾萬戶!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全台一人宅數量達248.8萬宅,10年來暴增57%,遠超過2人宅與3人宅的36%與18%,成為住宅結構中成長最快族群。(陳韋帆)
房市買氣疲弱,建商推出降價新招!林口一建案近期推出「開合跳折價」活動,限時60秒內,每跳一下折抵1萬,且邊跳須邊喊「便宜」,才算有效折扣。專家指出,影片於8月中旬上傳於臉書,目前仍未見活動後成交價,是否真的有便宜,仍待觀察。(陳韋帆)
鄰居深夜噪音擾鄰,夜半嬌喘聲頻傳該怎辦?讀者向《三立新聞網》投訴,新租屋處對面同樣租屋的女鄰居,經常深夜返家後發出嬌喘聲、撞擊聲等噪音,向房東投訴也無效,專家指出,若房東無法制止,建議錄音證據保全,並報警請警方到場一起聽。(陳韋帆)
房市進入盤整期,房市限貸令下,建商紛紛轉向危老與都更案尋突破。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提醒,地主雖迎來重建契機,但簽下同意書前務必留意「分回比例」、「耐震設計」、「履約保障」三大重點,否則將喪失保障、主導權、居住品質。(陳韋帆)
房價該降了?營建成本造價年增率連5月跌破1%,預估全年將創9年新低,房價上漲動能因素少一個。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營建成本漲勢趨緩但未下跌,房市買氣雖已轉冷,但不少建商轉向觀望延遲推案,短期內尚難見到明顯降價潮。(陳韋帆)
網傳桃園出現「外勞買房潮」引熱議!房市專家指出,外籍勞工在法規上確實具備購屋可能,但門檻極高,且外勞薪資多領最低薪資,還有房貸困難問題,故出現「外勞買房潮」的機率極低。(陳韋帆)
房市買氣創8年新低!今年10月買賣移轉棟數月微增、年大減,統計1~10月未達17萬棟,創8年新低點。專家指出,預售屋交屋潮讓房市10月買氣出現假象回溫,實際買氣卻仍在谷底盤旋,隨預售屋持續交屋,年底恐爆多殺多降價潮。(陳韋帆)
永裕居建設興建的建案「詠藝」已經蓋好6年,不過一直沒有正式銷售,僅接受預約參觀,近日卻突然有網友透露,該地標準備開賣,很好奇會賣多少錢。對此,該公司表示,「詠藝」近期確實準備開賣,也透露遲遲不銷售的原因。
新北市近日發生新店錦繡社區、碧瑤社區2山坡住宅擋土牆崩塌危機,市府進行多次撤離,影響達54戶、136人,在市府搶災下災情已逐漸穩定,但工務局也將對社區開罰,房市專家指出,該社區房價本就不高,如今恐怕會更慘。(陳韋帆)
輝達總部落腳案終於定案!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9)日下午於議會中宣布,輝達確定選址北士科T17、T18基地,後續將與新光人壽協商解約,並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程序,歷經近半年覓地紛擾終於拍板落幕。(陳韋帆)
近一年全台住宅市場交易動能降至冰點,建商購地大幅縮手。據市場統計,上市櫃建商購地金額僅856億元,較去年信用管制前一年的1,332億元銳減35.7%。房市買氣疲軟、建商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也開始出現「縮手是警訊?」的疑問。(陳韋帆)
連日暴雨狂襲新北,二重疏洪道近日出現淹水災情!轎車受困於積水路段,泡水畫面怵目驚心。部分網友熱議「這下第二行政中心房價要跌了吧?」專家則指出,「淹水區域是在疏洪道內,車子別停裡面就好,影響房價機率不高。」(陳韋帆)
輝達總部案塵埃落定,新壽同意與北市府合意解約,將T17、T18地塊歸還,結束長達四個月的僵局。房市專家指出,輝達確定落腳北士科,為當地帶來三大利多,區域房市可望迎來新一波上漲動能。(陳韋帆)
一名網友在Dcard分享自己的「極限存錢術」,月薪3萬元、每月僅花4300元生活,只為實現買房夢。但近期物價上漲、連便當都貴10元,讓她直呼壓力山大。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這樣的收入水準若想在台北買房,即使熬22年存到現在的頭期款,屆時房價恐怕又飆漲一輪,恐怕還是買不起。(陳韋帆)
網友近日在PTT發文指出,友人購屋遇上租客以「租不到房」為由拒不搬遷,甚至要求短期回租,引發交屋糾紛。他說,新租賃專法綁約3年,若簽下租約恐陷長期無法收回屋況的窘境。專家指出,「新法尚未上路應無影響,但網友的擔憂在未來極可能成真,屆時中古屋買賣雙方、弱勢租屋都會受到影響。」(陳韋帆)
房市冷清,不動產受雇員工超慘!今年1~8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非經常性薪資」平均每月不到1萬4千元,房仲業中無底薪、主要靠佣金提成的「高專」首當其衝,房仲業也出現了轉職潮。(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