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近一年全台住宅市場交易動能降至冰點,建商購地大幅縮手。據市場統計,上市櫃建商購地金額僅856億元,較去年信用管制前一年的1,332億元銳減35.7%。房市買氣疲軟、建商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也開始出現「縮手是警訊?」的疑問。
市場人士普遍預估,2025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將下探24~27萬棟,恐有機會創歷史低點。9月市場新屋待售庫存量高達175,659戶、二手待售庫存量94,302戶,均處高檔水位。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今年Q2新案銷售率有八成二低於10%,遠低於去年同期15~30%的水準,顯示新案市場買氣慘澹。
房市買氣低迷 建商仍有預售屋餘屋待售中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目前建商縮手主因在於「買氣低迷、賣壓高漲」。雖然進入Q4傳統旺季,但買氣遲遲未回升,市場銷售率低迷,使建商紛紛採取保守策略,減量推案、延後開發。
他分析,在賣壓沉重下,不少建商仍有餘屋待售,資金回流受限,導致短期內難以支撐新一波購地潮。建商選擇觀望,並非全然看壞市場,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切入點出現。
預售屋降價出清 才是買屋最佳時機
至於消費者何時進場較安全?陳傑鳴指出,央行信用與總量管制未鬆綁前,房市難言落底。目前市場仍處於「減推案」、「固行情」階段,尚未進入「降價出清」的第三、第四階段。
他提醒,建商應在市場出現明顯降價潮時再出手,對民眾而言,若屋主或建商尚未讓價,也可再觀望。等待市場回歸理性,才是「危機入市」的最佳時機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