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若無自有房產,一般家庭大多可申請租金補貼,金額多寡、通過與否依規定篩選。(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政府近年推廣「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讓民眾對於「租金補貼」一詞開始熟悉,事實上,租金補貼早行之有年,但過往僅針對中低收、家暴等家庭進行補助,直到近年政府為落實居住正義,擴大補助後本質出現改變,可受補助的對象變多了。
至於新舊制租金補貼差異在哪?舊制租金補貼以2007年度為例,當年度計畫補助戶數為1.2萬戶,補貼金額為每月3千元,申請者必須年滿20歲,且需符合中低收入戶條件;新制「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以2025年為例,年滿18歲以上台灣人,家庭成員無自有房屋、未重複享有其他住宅方案等,以及家庭成員平均年所得低於各縣市最低生活費3倍,即符合申請條件,補助額度各縣市不一,以新北市為例,每月2,880~7,200元不等。
哪些人能請?
根據2025年規定,「年滿18歲以上台灣人,家庭成員無自有房屋、未重複享有其他住宅方案等,以及家庭成員平均年所得低於各縣市最低生活費3倍」,今年度預計補助人數為75萬人。
2025年公布的最低生活費,以台北市20,379元為例,3倍即為61,137元,以雙薪族為例,等於2人月收入總計12.2萬以下即可申請,實際狀況下,一般初入社會新鮮人薪資約3萬多,非科技業、非主管階層上班族普遍也大多在6萬以下,等於幾乎無殼族人人可申請。
補助有多少?
依據內政部2025年公告,18~39歲青年單身族2,400元(*1.2倍)、新婚族4,000元(*1.3倍)、育兒族4,000元(依人數不同*1.4~1.8倍)、低收及中低收5,000元(*1.4倍)、社會弱勢4,000元(*1.2倍)。
藍綠吵什麼?
這個問題必須從前總統蔡英文的選舉承諾談起,2016年蔡前總統開出「8年蓋20萬戶社宅」政策支票,然而,上任後社宅興建因種種因素牛步,只靠「興建」根本無法完成承諾,於是2022年內政部推出「社宅包租代管」並以「租金補貼擴大」輔助推動,將受補助戶納入20萬戶社宅中計算,就此爆發爭議。
藍營認為蔡英文居住正義承諾已跳票,綠營則認為此種作法並無問題,事實上,無論「社宅包租代管」是否該列入社宅計算,直到蔡英文卸任時,20萬戶仍未達標,但蔡前總統任內,在時任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的推動下,社宅、居住政策相較過往,已出現空前的躍進。
進一步補助方式詳情請參照國土署網站:https://www.gov.tw/News_Content_37_5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