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8月22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意外造訪台灣,停留不到一天。天降4兆男,讓媒體追得疲於奔命的同時,陰謀論四起,因為這一不尋常的造訪,讓黃仁勳連「替川普傳話」的說法都出來,台積電官方回應是很高興黃仁勳到訪並分享其創業歷程,但是回應更讓人霧裡看花,黃仁勳亦能視訊演說,為何要24小時美台兩地奔波?
若細細玩味整個AI產業發展,或許能窺見黃仁勳快閃的動機,他一天之內到了台積電演講、幫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補過生日、晚間與台積電董座魏哲家餐敘。時間點頗為敏感,8 月22日底正值輝達公布財報(27)日前夕,市場高度關注其營收能否維持爆發性成長;同時間,華爾街對「AI 泡沫」的疑慮快速升溫,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接受外媒採訪時直言「AI 確實處於泡沫階段」,並警告創投熱潮將讓許多公司「被燒傷」。財經大佬謝金河更在5月預言,輝達盛世已到轉折點。
由於輝達原本只是晶片公司,在各大科技公司發展AI成熟後,需求或許會降低,這可以被視為輝達盛世的盡頭(能算得出)。不過黃仁勳早已尋求突破,因此提出了NVLink Fusion,更將輝達定位成為AI基礎建設商,讓輝達除了晶片,也要投入整套資料中心方案建置並成為開放系統。與此同時,美國科技巨頭也在努力自研晶片,避免被輝達掐住咽喉。
包括Google 在 Hot Chips 推出第七代 TPU「Ironwood」,AWS 推進 Trainium,微軟 Athena 的量產時程傳出延至 2026,Meta 亦已部署首批 Artemis 訓練晶片。這些方案雖仍落後輝達數年,但科技產業最怕的就是「一步躍進」,如年初中國的 DeepSeek 模型,以低成本突然崛起,但技能與GPT早期模型並肩,震驚市場。
所幸這些自研晶片是否能「一步躍進」,很大程度上都要看台積電臉色。這也是為何黃仁勳在張忠謀家樓下受訪時說了,一直以來輝達和台積電是共同成長,台積電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因為以目前技術來看,這些大廠的自研晶片,也多掌握在台積電手中,產線的磨合並不容易,輝達一直以來和台積電有著各種封裝技術的相互切磋與默契,與台積電的良好互動,雖然台積電是訂單導向,但是自研晶片的Big Tech們要能將晶片設計到與產線磨合、產出都需要不少的時間,在此之前也只能抽號碼牌繼續看「輝積」臉色。
此外,這趟行程也踩在技術節點上。根據 TrendForce 與 Tom’s Hardware,Rubin GPU 與 Vera CPU 已在台積電進入試產與封裝驗證,量產時程指向 2026。這標誌著輝達從 3 月 GTC 發布的藍圖,已經跨入「產線落地」的實質階段。黃仁勳不尋常的台灣行,撇除政治陰謀,就產業面來看,既是對市場的安撫,也是讓美科技大佬們看見,輝達跟台積電的「綁定」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