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推動「城市減法」計畫再添一例,板橋區府中「遊龍陸橋」正式走入歷史。歷時近一個月的拆除工程,於今(12)日全面完工,縣民大道街景煥然一新。
「遊龍陸橋」2010年啟用,僅15年即拆除,當年還以「電梯設計」作為示範陸橋,結果使用率低、維修成本高,還曾發生電梯墜落事件,引爆安全疑慮,經市府評估後決定拆除,以優化行人動線、改善城市景觀。

養工處:陸橋佔據人行空間 已淪治安死角
執行拆除任務的新北市養工處指出,早期人行陸橋主要為解決交通阻隔,但隨都市規劃進步,平面斑馬線設計逐漸取代陸橋功能。陸橋結構龐大、佔據人行空間,甚至成為治安死角。
府中遊龍陸橋因長年使用率偏低,依據「新北市人行陸橋存廢SOP」評估程序,市府邀集相關單位多次會勘,取得共識後於9月19日深夜展開拆除。養工處指出,主梁順利卸除後翌日即恢復道路通行,隨後完成樓梯與橋體拆除並復原人行道,今日全線環境整復完成。
新北市已拆除59座陸橋
工務局長馮兆麟表示,府中遊龍陸橋為新北市升格以來拆除的第59座人行陸橋,目前全市尚存95座。未來市府將持續針對使用率低或影響景觀的陸橋辦理評估,推動城市更新,達成「安全與美觀並進」的雙贏目標。
養工處補充,為保留城市記憶,市府特別在原陸橋位置設置QR Code地磚,民眾可掃碼瀏覽「橋誌」影像資料,回顧陸橋歷史,讓「拆除不等於消失」,在保留回憶的同時迎接更安全舒適的街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