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實價登錄上路多年,仍有民眾為了提高貸款額度,與仲介、賣方協商「寫高價」,隱瞞真實成交金額。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提醒,若登載不實,不僅地政士會被罰3萬至15萬元,當事人更可能觸犯刑法「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蕭琪琳表示,房地合一稅、營業稅等稅制皆以成交價為課徵依據,一旦價格虛偽,將導致稅務失真,也可能被國稅局查出異常而追稅。他強調,「實價登錄不是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任何人為調整都可能引爆刑責風險。
仲介配合打高價 恐成詐欺共犯
蕭琪琳指出,實務上仍有仲介說服買賣雙方,將1750萬元的成交案登為2000萬,以便買方順利貸款,若事後資金回流被查出,不僅協辦地政士、仲介涉入造假,買賣雙方也恐被追究刑責,4人都被調查。
他說,若以虛偽契約書向銀行申請貸款,可能構成詐欺罪;若以高價申報降低稅負或逃漏稅捐,則可能違反《稅捐稽徵法》第41條與第43條,也可判刑。他強調,這種「多方皆利」的假象,實際上是一場高風險法律陷阱。
誠實實價登錄為保命之道 勿貪一時方便
蕭琪琳強調,實價登錄制度的本意是讓房市透明化、抑制炒作,若因一時方便或貸款壓力而造假,得不償失。他呼籲地政士與仲介應秉持專業倫理,拒絕協助虛報或隱匿成交價,才能維護市場公信力。
最後,他提醒,民眾若發現不實登錄情形,可向主管機關檢舉;而買方若遭仲介誤導,應立即諮詢地政士或律師專業意見,避免誤觸法網。誠實申報、不涉虛報,是每一筆交易最基本、也是最安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