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預售市場「小宅化」分佈出爐!據實價登錄,六都與新竹以20-30坪為交易主流,占比近4成,觀察20坪以下房屋交易占比,台北1成6最多、新北約1成2居次。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大台北因高房價、高公設,預售屋普遍僅規劃小2房,反觀新竹因竹科效應、購屋力強,逾20坪購屋占比達7成5,與六都形成強烈對比。(陳韋帆)
全台預售屋買氣急凍!據實價登錄,2025年4月全國預售屋平均每日揭露僅111.3戶,較2024年同期的507.6戶暴跌逾7成,六都單日揭露量全面跌破30戶,買氣急凍、觀望情緒升溫。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直言,房市熱銷潮不再,市場轉為個案表現,房市景氣猶如「跳樓機」。(陳韋帆)
房市轉冷,議價空間逐步拉大,據實價登錄,2025年1~4月,六都與新竹縣市待售物件的平均開價與同期成交價差距明顯。《591房屋交易網》(以下簡稱591)指出,「該結果反映出在買氣轉淡的市場氛圍下,屋主不再堅守高價、售屋心態逐步鬆動,尤其是新竹、台中、高雄,議價率通通破2成,等於開價打8折才能成交。」(陳韋帆)
美國前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政策,牽動全球經濟局勢,台灣房市同樣受到衝擊。信義代銷指出,除了川普衝擊外,加上央行的信用管制政策,預售市場明顯已趨於理性,但地段精華與話題性區域買氣仍強,整體市況呈現兩極化發展。(陳韋帆)
新莊中港商圈的「財元廣場」即將都更!位於中華路二段的「財元廣場」已有43年歷史,是不少新莊人的青春回憶,曾因戲院而繁華,也隨時代推進而凋零,但商圈依舊熱鬧,而「財元廣場」外牆近期掛起「完成100%都更整合」紅布條,也意味著老商場即將浴火重生。(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薪水又難漲,做生意會比較容易買房子嗎?有夫妻在新北市中和開早餐店,日做12小時、月休2天,月賺18~20萬,房仲指出,「這樣的收入約2年就能購屋。」但醫師則指出,「這樣辛勞等於是拿健康在換錢,還是要留意休息與身體保養,才不會賺到錢卻落得一身病。」(陳韋帆)
台北市捷運宅預售屋與成屋價差統計出爐!據實價登錄,台北市各捷運周邊,預售屋與成屋平均房價差,價差最大的為信義安和站,1坪差距91.9萬元,而港墘、永春2站,房價差幅也通通在8成以上。房市專家指出,處於同地段的預售屋與成屋,因新案規劃不同,還有成屋屋齡、屋況等差距,通通都會反應到房價上。(陳韋帆)
台積電股價成新竹房市風向球?美國擬對台課徵科技業關稅,雖暫緩90天實施,仍對新竹科學園區周邊房市造成影響。信義房屋指出,消息曝光後,科技股普遍翻黑,4月帶看量較3月減少約3成,房市明顯轉向觀望;至5月股價回穩,買氣才略見回升。(陳韋帆)
房市翻轉,各類型房價漲跌震盪!據聯徵中心資料,六都2025年第一季電梯大樓房價漲勢趨緩,其中台中市、高雄市更出現微幅修正,不過,六大都會區公寓房價漲勢驚人,房價漲勢全面贏過電梯大廈。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公寓具有使用坪數大、房價親民等優勢,加上近年來都會區改建議題正夯,也讓房價後市看漲。(陳韋帆)
非六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最高十區出爐!據實價登錄,中古屋與預售屋價差最高三區,依序為基隆暖暖、安樂,以及嘉義太保,差幅均逾80%。房仲表示,基隆預售屋飆漲,主要是受惠「基隆捷運」話題及雙北通勤人口移入,而嘉義太保的飆漲,主要是因為台積電封裝廠利多,推升了房價走高。(陳韋帆)
房市不景氣,各地陸續爆出建商倒閉消息,事實上,建商無論是有意或無意讓建案爛尾,出事前都會出現四處找人投資、一屋多賣等情況。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想要大幅度避免買到爛尾樓,其實只要花點時間查詢建商名下或建案土地是否有出現『不正常抵押』現象,一張只要20元,就能大幅度避免踩雷。」(陳韋帆)
房市買氣到底有多爛?中信房屋公布內部資料,對比2024年Q3,今年Q1,六都中古屋「平均銷售天數」,各都增加12~30天不等,其中又以桃園30天最慘,等於每間房屋銷售期增加1個月,降價物件也來到5,777件創近年新高。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隨央行信用管制、強化金檢等措施,買方回歸理性不再盲目追價,銷售期隨之拉長後,也迫使賣方修正價格預期,銷況只能用「慘爆了!」形容。(陳韋帆)
房市氛圍翻轉,進入各區各案表現時代!據實價登錄及住商機構內部資料,房屋待售量季漲約1成起跳的三區「文山、萬華、大安」,房價不跌反升,而待售量降低最快三區「南港、中正、中山」,僅2區微幅走揚,其中,中正區還跌價。房市專家指出,「房市翻轉後,各區建案其實已開始變成個案表現,部分區域建商推案拉抬房價,雖仍有買家出手,但也會降低去化速度,對比願意降價或讓利的區域,去化速度則相對快了不少。」(陳韋帆)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少子化趨勢卻相當明確,且「生不如死」,未來是否會有供過於求問題?據內政部資料,今年1~5月新生兒人數平均1月僅約9261.4人,跌破萬人大關,估今年僅剩約11萬人。房市專家指出,「台灣不僅『生不如死』,高齡化趨勢也相當明確,全台人口數量也持續下滑,狀況與日本極為相似,估計房市亦有可能走上日本老路,從鄉村先跌價,到後面連都市郊區也開始無人願意居住。」(陳韋帆)
央行限貸令持續發酵,六都交易量降溫,買氣明顯趨緩,房價漲幅同步收斂。據台灣房屋統計實價登錄資料,今年1~4月六都住宅單價,台北市站穩8字頭,均價來到81.5萬元,仍為全台最高,高雄市則成為六都中唯一出現房價修正的都會區,均價從去年的28萬元滑落至26.8萬元,年跌4.3%。(陳韋帆)
達麗今(12)日召開股東會,達麗113年稅後純益21.49億、年增3.9%,創歷史新高。董事長謝志長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去年919後市場買氣明顯變鈍,但產品區位、定位正確,還是賣得動,而近期房市亮點還是黃仁勳輝達進駐北士科,「達麗河蘊」迄今不到1月已銷售總量的2成。(陳韋帆)
新北市府推動三重「銀新未來城」計畫內政部都審通過!新北市城鄉局表示,該案接下來將決議舉辦公開展覽,由衛生局招商完成後,續辦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勢必要面對養老問題,而新北市又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市,作為首例嘗試是最佳選擇,而隨著退休機能健全,區域房價也將更有撐!(陳韋帆)
同樣預算下,新北市各行政區可以買到多大的房子呢?據實價登錄,新北市中古屋主力總價帶為1,000~1,500萬,占比高達33.4%。在此預算內,淡水區與鶯歌區可購得平均面積最大,均超過40坪;相較之下,永和、板橋、三重都低於25坪,只能買小宅,全市最小。(陳韋帆)
房市在川普「對等關稅」風暴下翻轉,以科技話題「台積宅」領頭上漲的科學園區周邊房市進入盤整期、漲跌互見!根據政大永慶中古屋房價指數,「竹科、中科、南科」三大園區周邊房價,竹科、南科-高雄小幅走揚,中科及南科-台南則下跌,其中又以南科-台南季跌2.3%,跌勢最兇。房仲表示,南科-台南因房價超漲超越薪資漲幅,且房市已回歸剛性買盤,區域供給也充足下,迫使價格修正。(陳韋帆)
機器人產業題材發酵,帶動北台南三區房價走揚,台南市府近期宣布,智慧機器人製造聚落將進駐柳營科技工業區。房仲指出,柳科議題炒熱當地市場,不僅柳營,周邊的新營、六甲房價年漲幅已雙雙突破一成,此次機器人聚落利多,估計將讓區域房市再見熱潮。(陳韋帆)
房市冷卻,精華區仍維持高檔!近期新北市中和區「漢皇方圓」實價登錄出現1坪122萬單價,引起民眾關注。《住展雜誌》指出,「即使房市翻轉,建商依舊不願輕易低頭,精華區開價持續維持高檔,如竹北『富源豐岫』高達1坪90萬,顯示即使買氣不佳,如果賣得動,勢必難符合民眾價格修正期待。」(陳韋帆)
全台房市買氣急凍,房價下跌民眾卻無感!官方以及民間數據,紛紛指出房市下修反轉,部分區域房價下跌,但不少網友依舊無感,大嘆「沒看到下跌!」而且部分精華區房價仍持續創高。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下跌的區域都在外圍,是一般民眾不會買的地方,自然不會有感。」(陳韋帆)
大台北房價租金居高不下,到底要不要買房呢?據實價登錄,新北第一環25坪房屋來說,除新店尚在2.2萬左右,中永和、板橋、三重都已接近或超過3萬。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租金不斷攀漲,但買房子來說,最大問題往往還是在頭期款,如果沒富爸媽支持,至少要存20年起跳,到時候房價可能又攀漲一輪,總之就是租也難、買更難!」(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