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台房市交易小宅化趨勢明顯,專家指出,建商炒小宅,炒房族也熱於投資,小宅自然發展蓬勃,至於少子化趨勢等,實坪14坪以下的房子,加上畸形格局,是否真的適合1~2人居住,大家可以自己思考。(陳韋帆)
央行限貸令使高總價不動產市場明顯降溫,今年台北市總價逾7千萬豪宅不僅交易量「腰斬」,平均成績面積也年減10.5坪。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建商在限貸令下,推出「小而美」的迷你豪宅,降低總價自救,故造就此番情景。(陳韋帆)
房市限貸令2024年無預警上路,房市買氣重挫迄今,富比士網路科技執行長陳高超表示,除炒房族退潮,首購與換屋族也受到衝擊,貸款成數驟減,交屋資金缺口擴大,違約風險急升,全台觀望情緒濃厚,市場交易量快速下滑,今年買賣移轉創9年新低,購屋信心受政策重擊。陳韋帆)
彰化市中古透天買氣衝上新高!今年屋齡30年以上中古透天成交169件,占全市住宅交易406件的41.6%,寫下歷史新高,首度突破4成。房仲指出,炒房風氣退潮後,房市買氣降溫,全靠自住客撐盤,帶動中古透天需求走強。(陳韋帆)
知名旋轉豪宅陶朱隱園交易出現變數!中工(2515)今(13)日發布重訊,宣布原成交17樓戶,從總價12億下修至11.1億,大砍9千萬,並指出降價主因與「新聞報導」有關。(陳韋帆)
全台房市買氣降溫,但天母指標豪宅「國泰天母」仍傳出獲利交易,屋主曾開價2.65億,今年8月以2.15億、8折成交,入手11年獲利3千萬出場。房仲指出,該屋成交價落在合理範圍,而目前豪宅市況受川普關稅戰、限貸令等因素影響,買家大多持續觀望中。(陳韋帆)
全台房市買氣急凍,國庫稅收大減!財政部資料,今年1至10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總額432.9億元、年減23.5%;僅新北市逆勢成長,以117.3億元居冠。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政府打炒房手段一波波,投資買盤全面退潮,房市全面進入「穩持」時代,房屋交易稅收自然減少,屬正常現象。(陳韋帆)
繼承房產再出售,怎麼課稅差很大!房地合一新制最高稅率45%,但若符合自用住宅條件可免稅。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提醒,繼承不動產要懂遺產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與房地合一稅三大稅務,才能避開高額稅負。(陳韋帆)
自2024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房市陷入冰封期,今年上半年全台住宅買賣移轉筆數僅4萬7,554筆,創自統計以來史上新低。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政策衝擊與房價高檔並行,導致買方信心重挫,買氣短期難回。(陳韋帆)
全台房市買氣谷底盤旋,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約1萬6,989棟,年減13.51%,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低,但月增5.69%。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指出,全台買氣最壞時期將過,未來半年將呈現「價格跌幅擴大、交易量遞增」格局。(陳韋帆)
台北房市交易最旺十大捷運站出爐!據實價登錄,大台北總價1,500萬內中古屋交易,景安站交易量最高,海山站則可以買到最大坪數,而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此次僅中山國小站上榜。房仲指出,景安站近年在中和新蘆線、環狀線雙捷運機會下,買氣居高不下,奪冠不令人意外。(陳韋帆)
房市買氣在限貸令下急速萎縮,比較今年與去年9月19日信用管制前後,全台買氣全面量縮,六都中量縮最少的十大行政區,高雄、台南就包辦五席,新北市則僅中和、永和上榜,勉強位列第九、第十名。(陳韋帆)
今年房市買氣有夠爛,9年最慘!據內政部資料,今年9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20,039棟,月減3.9%、年減高達32.1%;另統計今年1~9月,買賣移轉棟數共約19.49萬棟,創近9年來最低、有統計以來歷史第三低紀錄。(陳韋帆)
「陶朱隱園」首度傳出成交,17樓戶以1坪近400萬單價衝全台第一豪宅,不過,住商機構則指出,該筆交易單價全台最高,但若以總價12億看,仍輸龍巖女帝李凱莉(KELLY LEE)以13.74億購入的「文華苑」14樓戶。(陳韋帆)
房市持續低迷,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創八年新低。根據統計,114年1至9月年減27.9%,其中台北、台南續創八年最低,新北、高雄更寫下近九年新低紀錄。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政策利多有限、資金緊縮持續,全年交易量恐難守住27萬件大關。(陳韋帆)
建商小宅蓋得多,交易佔比也越來越高,今年上半年全台25坪以下小宅交易佔比達4成2,等於每10人逾4人買了實坪不到15坪小宅。專家直言,「建商近年狂蓋小宅,原因就是投資客多、剛需買不起正常坪數的人更多。」(陳韋帆)
知名旋轉陶朱隱園首戶賣出,1坪單價約393~395萬,關於陶朱隱園首戶出售消息,房產界大老、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依照成本或周邊豪宅比較計算,不到400萬買到等於是買到賺到,估計後續還會創出更高價。(陳韋帆)
近一年全台住宅市場交易動能降至冰點,建商購地大幅縮手。據市場統計,上市櫃建商購地金額僅856億元,較去年信用管制前一年的1,332億元銳減35.7%。房市買氣疲軟、建商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也開始出現「縮手是警訊?」的疑問。(陳韋帆)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滿周年,全台預售市場急凍!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六都與新竹跌幅前十大生活圈交易量幾乎腰斬再腰斬,買氣僅剩約1成。桃園與台中重劃區首當其衝,青埔A18、A19及台中太平等區買氣暴跌逾9成。(陳韋帆)
既然建商全都看衰未來5年房市,未來房價有可能降嗎?房地產有句話是「量先價行」,意即房地產景氣轉向時,會先從交易量出現變化,一段時間後房價才開始反應。目前眾多數據都顯示交易量已大幅下滑,以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7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為切點,統計前後11個月實價登錄資料,可發現7大都會區在信用管制後交易量驟降、近乎腰斬,其中新竹縣市降幅最多、達56%。
919金龍海嘯發威,連台積宅都擋不住!近年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不但是台灣的科技龍頭企業,其設廠選址地點,也成為消費者所關注的房市題材。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台積電即將和已進駐廠區所在的行政區,這2年來中古屋交易價量的變化。發現台積宅今年交易量較去年全面減少,其中減幅最多的是位於新竹縣的竹北市,減幅近7成。至於房價修正最多的為台南市的安定區,與去年相比下修13.1%。
全台房市交易量驟降,被視為房市風向球的928檔期銷售個案數與總銷金額亦雙雙減少,總銷金額較去年大幅減少近3成;與房市未來興衰息息相關的另一大指標—建商購地積極度,也與過去幾年大不同,包含多位建商大老都紛紛喊話:暫不買地,可見對未來房市景氣的預期相當保守。
網友近日在PTT發文指出,友人購屋遇上租客以「租不到房」為由拒不搬遷,甚至要求短期回租,引發交屋糾紛。他說,新租賃專法綁約3年,若簽下租約恐陷長期無法收回屋況的窘境。專家指出,「新法尚未上路應無影響,但網友的擔憂在未來極可能成真,屆時中古屋買賣雙方、弱勢租屋都會受到影響。」(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