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大陳都更案最後一塊拼圖完成!新北市永和70年歷史的大陳都更案,最後一塊「單元1」,新北市府成立的行政法人新北住都中心今(30)日與獲選人遠雄完成簽約儀式,預計2029年拿到建照、2035年取得使照。新北住都中心執行長錢奕綱表示,「有了大陳案成功案例,後續還有永和頂溪案、板橋浮洲,預計都比照各單元劃分辦理,為市民持續推進都市更新,獲得安全居住的環境。」(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真的出現成效,台北房價更是鬆動了,去年12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標準住宅總價、標準住宅單價等三大指標,首度出現全面下跌的紀錄,其中電梯大樓首見下跌,公寓更是已經連3個月下跌。
壽險資金南向潮來了!今年1月金管會宣布調降不動產收益率標準,下降至2.545%,壽險業也在同月出現了多筆南部廠商辦、土地交易。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央行2022年起多次升息,導致壽險最低收益率上升至2.97%,持有商辦只能陸續脫手,金管會1月宣布調降最低收益率,也讓壽險資金有了出口,南部已揭露多筆交易。(陳韋帆)
這回傳出漏水事件的皇宮大樓,某戶曾因住戶輕生,被認定是凶宅,附近的錦新大樓、和益金銀大樓、 春暉新世界等等,也因過往非自然死亡事故頻傳,變成知名凶宅,剛好都位在同個區塊,組成「神秘長方形」。儘管凶名遠播,但似乎不影響社區買氣,近一年成交量加起來,竟多達上百戶,房仲分析,是因為凶宅價格便宜,加上附近多是特種行業,負擔的起高房租,因此投資報酬率高。
許多人購房會首先考慮選擇電梯大樓,近期一名網友在PTT上透露,一家三口住在新北40年老公寓,想買2房的房子,大約2200萬以上,碰巧看到附近有新大樓,打算以租房取代買房,並賣掉公寓。貼文曝光後,一票網友搖頭勸退,「虧死」、「拜託不要,你小孩以後會很辛苦」。(周宸妘)
隨著北北基桃大眾運輸網的陸續到位,讓許多在台北工作的民眾,外擴至桃園、基隆地區一圓成家夢,而兩個縣市相對親民的房價,消費者也更有機會輕鬆入手大坪數產品。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近一年桃園市、基隆市坪數30坪以上且房屋總價千萬元以下電梯大樓的交易量前五名行政區。桃園市中壢區交易件數達639件,位居桃園第一,顯示消費者最有機會在中壢區以總價千萬元內買到3房大空間。
房價居高不下,購屋族經常在「新穎的大樓」或「相對便宜的公寓」中難以抉擇,永慶房屋統計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發現2種住宅類型,各行政區價差17.6~36.9%,其中又以永和價差最小,僅17.6%,換句話說,永和的大樓CP值最高,而三峽的價差高達36.9%,也就是三峽的公寓遠比其他行政區划算。(陳韋帆)
高雄市大寮區大樓房價暴漲了!中信房屋統計,2023年,大寮房屋均價,大樓23.1萬/坪、華廈17.7萬/坪、公寓12萬/坪,整體來說,近3年華廈沒漲、公寓小漲、大樓爆漲逾1倍。在地房仲指出,2023年主要是因為有新建案交屋,拉升了大樓統計面的均價,整體來說,區域房價尚未看到明顯漲幅,目前還是很親民。(陳韋帆)
被稱作台北第一凶樓的「錦新大樓」,即使凶名在外,近3年房市交易卻呈現「價量齊揚」的情況,據實價登錄,2023年房屋均價43.3萬/坪、交易量31件,相較2021年,漲幅分別為8.58%、933.3%。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該大樓就是因為凶名在外,低總價易入手,出租後獲得高報酬率,反而成為不少投資客炙手可熱的投資物件。(陳韋帆)
西門町萬年大樓8樓帶租約開價2.8億!591商用地產出現一則出售文,「西門町地標萬年商業大樓」以2.8億掛售,權狀坪數為388.13坪,屋齡50年。經《三立新聞網》了解,該樓層現在為24小時經營的三溫暖營業中,屋主可能想趁市場回春,帶租約出售。(陳韋帆)
台北人月薪21萬才能買大樓,不少人紛紛轉向購買中古屋!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Q4~2023年Q3,近一年台北市購買40年以上老屋五大區域,依序為士林58.3%、松山54.5%、中正51.2%、信義50.2%、萬華47.8%。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新建案單價破百萬比比皆是,加上都更、危老議題推進,估計老屋交易將持續升溫。(陳韋帆)
由仲量聯行協助捷運三鶯線捷開案招商成功之「三峽站出入口2捷運開發案」今(15)日上午於臺北新板希爾頓飯店舉行簽約儀式,由新北市捷運工程局長李政安與昇陽建設總經理魏岱霖共同簽署投資契約,並由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擔任見證人,正式啟動三峽站捷運開發計畫。(陳韋帆)
國家住都中心主辦的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段公辦都更案」,今(14)日由代理董事長花敬群與潤泰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宏共同完成簽約儀式,預計打造23層的SRC造住宅大樓。(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實價揭露,2023年比較2022年,全台21縣市僅7縣市沒漲價,「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皆漲幅逾1成,其中又以竹縣年增23%最兇;平均成交總價部分,新竹縣市皆超過1,600萬元,領先六都中的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四都,緊追在新北市之後。(陳韋帆)
仲量聯行今(26)日舉辦「三鶯線媽祖田站捷運開發案」招商說明會,執行主席趙正義表示,「媽祖田站位於土城區,為捷運板南線與三鶯線交匯之頂埔站的下一站,預估投資46.24 億元,開發後權值約86.3億,扣除市府委建部分,地主與投資人可分配容積之權值約70億,地主分配比率約30~34%。」(陳韋帆)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商圈曾經發生有人墜樓卻壓死賣肉粽攤販的意外,如今事隔20幾年,現在這棟大樓房價也跟著上漲,從過去一坪40萬元上下,目前單價已來到5、60萬元。近期9樓某戶屋主持有11個月轉手,成交單價高達66萬,等於每坪漲了6萬元。
高雄人居住習慣出現變化!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12年Q1~Q3房貸族45.9%購買電梯大樓,2022年Q1~Q3則增漲至56.4%,10年增加10.5個百分點。東森房屋表示,顯見電梯大樓的交易愈發熱絡,其中,越年輕的房貸族佔比越高,目前高雄35歲以下年輕房貸族中有近6成都選擇住進大樓。(記者:陳韋帆)
2022桃園大樓店王出爐!根據實價登錄,2022年桃園1樓店面交易,第一名是青埔高鐵特區內的「國際金融雙星」1樓店面,交易單價高達150萬,現在做為「代銷接待中心」使用,一旦銷售到一個階段或銷售完畢,隨後就會退場,也就是一般人認知的臨時店面,卻也打敗了藝文特區已長期出租的咖啡廳店面,奪得第一。(陳韋帆)
臺北市地政局公告112年土地現值全市平均調幅較111年上漲3.71%。台北101大樓公告土地現值每坪約655萬元,自103年起連續10年蟬連全市地王,而第二名為新光摩天大樓,每坪629萬緊追在後。(記者:陳韋帆)
防疫政策有「類降級」、交通政策有「類火車」,高雄竟然也出現「類凶宅」?高雄文萊路的「保時捷大樓」15樓戶今年1月售出,31.57坪(含車位)總價466萬,相較前一手屋主2016年入手價538萬,賠售72萬,備註「本件買賣標的有疑似發生非自然事故情事含傢俱設備費」。(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近期正在試辦「高齡換屋計畫」,且不斷調整中,最新資訊,明(12)日起將開放「行善社宅」20戶、「萬華青年一期社宅」2戶,共22戶,供有房,但房子無電梯的長輩申請,同時,北市府也會幫申請的長輩們,原本擁有的房子,加入包租代管,免去出租的困擾。(記者:陳韋帆)
從「高雄城中城大火」燒出老舊大樓公安疑慮,複合式大樓的管理問題受到關注,民眾更加關心自己的居住環境是否安全。因此,立法院11日初審通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消防法》、《建築法》等修法草案,規定複合式大樓須設立管理委員會、符合消防安全等要求,增訂被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必須在限定期間內成立管委會或是推選出管理負責人,否則該大樓每戶最高可處20萬元罰緩。
地方政府財稅局表示:依據印花稅法第7條第2款規定,書立銀錢收據均繳納千分之4印花稅,而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每月向住戶收取管理費所書立之收據,雖然亦屬銀錢收據,但依規定可免納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