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衝擊導致原物料上漲,也連帶出現了「流浪都更」現象!北市不少危老建築等待都更,然而營建、人力成本大幅上漲,以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後造成的買房衝擊,導致建商憂心成本回不來做白工,難以進場,不少都更案一拖就是超過10年,沒人願意接手,也讓不少住戶的都更夢,變空歡喜一場。
台經院發布2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營建業氣候測驗點在1月轉為下跌,主要來自於不動產景氣降溫。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現階段市場已轉向悲觀,也反映在1月房市的疲弱表現上,但投資買盤堅強、原物料上漲、人力成本上升、碳費開徵,將支撐房價難以出現崩盤情況。」(陳韋帆)
央行9月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堪稱史上最嚴管制措施,立委今天關切是否恐釀斷頭潮;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央行管制措施是端視市場整體情況而推出,且為避免殃及無辜,也設有例外性的規定。至於是否會發生斷頭,應該是購屋者「槓桿有點過度了」。
近幾年,受到原物料上漲、土地取得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全台新建案價格屢創新高,然而,還是有不少民眾依然偏好購買新成屋,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今年上半年,桃園市屋齡5年以下新成屋的買賣移轉筆數高達4,120筆,佔全市總筆數12,790筆的32.2%,該佔比高居全台第一,其後分別是苗栗縣(24.9%)、嘉義縣(20.3%)、宜蘭縣(19.5%)、彰化縣(16.3%),皆高於全台平均水平。對此,中
新北市新莊市「新北產業園區」有建案8周銷6成!海悅國際(2348)、科達機構投資的「海研建築」推出的第二發預售新案「海研A3光點」10月2日正式公開。科達建築董事長、海研建築總經理賴建程表示,目前通膨、原物料上漲,帶動房市買氣,而該案與北車僅距離一站,卻擁有5字頭單價,比北車便宜一半,自然熱銷。(記者:陳韋帆)
自5月中旬疫情爆發,加上7月房地合一、實價登錄新制上路夾擊,市場觀望氛圍濃厚,不僅全台看屋人潮腰斬,業者推案態度也漸趨保守。據591新建案統計2021年第二季新進場建案,全台新推案個數、戶數下滑約2成,市況明顯熄火;但房價則是「鐵板」一塊,與上季相比甚至微漲2%,看來在低利率及資金潮,以及缺工與原物料上漲等因素下,房價仍有一定的支撐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