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中保科技集團推廣AED十餘年,全台布置3萬台機器,累計超過200次成功救援紀錄。中保關懷社會基金會執行長洪培修表示,中保將持續推動計畫,偏鄉、學校及照護單位仍缺乏AED設備,呼籲更多企業與善心人士投入公益捐贈,加速推動下一個200次救援紀錄,共同守護每一個珍貴心跳。
AED全名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當心臟驟停(心臟停止有效跳動)時,透過電擊來恢復心臟正常節律,會自動分析患者心律,判斷是否需要電擊,並透過語音操作指引,讓任何人都能使用,相較傳統CPR急救方式,大幅縮短急救黃金時間,提升存活機率。
中保布建3萬台AED救逾200條命
中保科指出,公司推廣AED主要是想拯救更多生命,目前全台已布建約3萬台,實際運作約2.6萬台,部分已退租或解約,事實上,AED屬於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準備,故機器出租後,公司非以營利為主要目標,仍投入大量人力提供無償教育訓練,就是希望多拯救幾條性命。
據中保科技旗下立偉電子統計,自2010年首例成功案例起,截至2025年2月,透過佈建的AED已救回超過200位患者成功康復出院。基金會長年推動「長者關懷」與「AED捐贈媒合」,是全台最早提供AED整合服務並首創租賃制的公司。
中保科技集團董事長林建涵表示,ESG的「S」代表社會責任卻常被忽視,但也是所有企業應落實的責任。他說,「AED不是產品,而是信任的延伸,當200多個家庭因AED重獲希望,這就是社會韌性的累積。」期盼全民急救能從公共場域進入家庭,成為日常守護。
AED推廣台灣進入世界前段班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指出,政府自2023年修正《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擴大應設置AED的場域範圍,全台AED設置量2年又增加2,000台,每十萬人口密度提升至65台,全球排名前五。她強調,這是產官學界共同努力的成果。
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則表示,公共場所心跳停止存活率已由5%提升至10%,目擊電擊心律情況下更達55%至60%,「這是真正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立法委員蘇巧慧則肯定中保十多年來的推動,讓200多個家庭重獲幸福,並呼籲未來應擴及家庭層面。
加速下一個200救命紀錄
台灣正推動「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將以「CPR+AED+止血」作為全民急救核心,並導入線上線下混成教育,讓校園、職場、社區皆能習得技能。
中保關懷社會基金會執行長洪培修表示,期盼加速推動下一個200次救援紀錄,尤其偏鄉、學校及照護單位仍缺乏AED設備,呼籲更多企業與善心人士投入公益捐贈,共同守護每一個珍貴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