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勞動部今(1)日公布最新一波「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俗稱減班休息)統計,最新通報事業單位共計245家、實施人數達4,863人,再創今年新高。與8月18日公布的191家、3,934人相比,短短兩週內增加54家、929人,顯示國內景氣不確定性持續發酵,勞工承受的壓力再度升溫。其中有高達 62.8% (118 家)企業和 3055 名員工是因受到美國關稅影響而需要減班休息的。
家數、人數齊升
勞動部指出,本期統計顯示,多數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影響規模在50人以下,期間多為3個月(含)以下,顯示企業普遍抱持「短期因應」心態。然而,隨著家數、人數雙雙增加,對產業鏈的衝擊逐漸浮現。
與去年同期對比
勞動部比較去年同期(113年9月2日公布)的數字,當時為275家、4,459人。雖然本期事業單位家數比去年少30家,但實施人數卻增加404人,顯示單一企業受影響人數規模更大。換言之,雖然「中小規模」企業家數減少,但一旦有企業通報,波及員工的程度反而更為嚴重。
勞工權益保障
勞動部強調,減班休息並非「無薪假」。對於按月計酬的全時勞工,每月工資仍不得低於最低工資28,590元;同時,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仍須依法替勞工投保勞、健保,以及提繳勞工退休金,保障勞工基本權益。
景氣觀察指標
近年「無薪假」已成為景氣冷熱的重要觀察指標。本次數據不僅創下今年新高,也凸顯國際經貿環境不確定對台灣產業鏈的影響。專家指出,若減班休息人數持續上升,恐影響內需消費,並反映出口接單疲弱問題,後續是否持續攀升,將是第四季勞動市場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