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區域利多 新竹市何姓溪滯洪池完工啟用

2020/02/12 15:51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投入1.7億 何姓溪滯洪池完工啟用 槺榔社區水患問題一次解決(圖/新竹市政府)

文/林湘慈/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新竹市近年來最大規模水利設施,斥資1.7億元的何姓溪滯洪池2020年2月11日在副市長沈慧虹親自打開水閘門與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的見證下正式啟用;2019年517水災尚未完工但已開挖好的池體就發揮功用,啟用後不只將幫助槺榔庄(康樂里)社區免於水患之苦,還成為里民散步好去處,未來將持續規劃環池古輕便車道,使滯洪池打造成兼具防洪、生態與觀光功能;沈慧虹副市長強調,林智堅市長上任後投入9.5億持續建置完善的全市雨水下水道工程,並擬定治水計畫,以實際行動守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市府指出,何姓溪集水區接近頭前溪河口,排水出口處受頭前溪外水位升高關閉閘門影響,於颱風豪雨時內水不易排出,易造成何姓溪中、下游低漥地區淹水,尤其槺榔庄(康樂里)積淹水尤為嚴重,何姓溪滯洪池將提供2.3萬立方公尺的滯洪量,將可有效解決地區淹水之苦,並裝設水情監視系統,保護廣達六公頃、超過千人的的週邊地區。
 
沈慧虹副市長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利工程是與「雨神賽跑」的競賽,靠市府團隊全力衝刺才能守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何姓溪滯洪池是新竹市近年最大的水利建設,提供相當於24座標準游泳池的滯洪量,未來更將持續改善周遭生態環境,打造環池的古輕便車道,使滯洪池同時具有防洪、生態與觀光的功能,成為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
 
沈慧虹副市長指出,林智堅市長上任以來,積極與中央合作投入9.5億建全全市的下水道系統,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並規劃短中長期的治水計畫,短期包含淹水熱點的疏濬清淤、中期有市區雨水下水道改善工程、長期則為檢討、規劃建置完善全市雨水下水道系統,以實際有感的行動,免對氣候變遷下的極端氣候,解決城市的淹水問題,守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說,林智堅市長非常關心何姓溪低窪地區的淹水問題,積極與二河局共商改善計畫,讓二河局有機會可以跟市府合作共同解決社區民眾的水患問題,他感謝市府的努力,讓雙方合作配合,造福市民。
 
工務處長吳堂安指出,去(2019)年5月17日的一場豪雨,最大時雨量達到68毫米;24小時累積雨量也已超過212毫米以上,造成市區多處低窪處嚴重積淹水,如竹蓮街南大路口、東門城護城河、西濱路一段港北社區及吉羊路、境福街等處,但槺榔庄(康樂里)這個區域已免除以往淹水之苦,因為何姓溪滯洪池體開挖完成,即時分擔了大量洪水,尚未完工就已發揮滯洪的功能。
 
工務處表示,這項工程是由水利署第二河川局代辦,2019年2月11日開工,2019年12月2日竣工,總經費1.7億,池頂面積7,090平方公尺,池底面積4,930平方公尺,最蓄水量近2.3萬立方公尺,是新竹市近年來最大筆經費、最大規模的滯洪池新建工程。
 
工務處進一步指出,除了治水防洪外,水環境改善計畫也積極爭取中,由新竹左岸、漁人碼頭及17公里海岸線所構成的微笑水岸,中央總計核定18項子計畫,總經費約15億2,700萬元;而何姓溪滯洪池也將持續進行何姓溪滯洪池生態步道水環境改善計畫,將獲水利署補助,持續推動後續的景觀改善工程,完工後除可強化何姓溪滯洪池生態景觀外,未來也可以提升古輕便車觀光經營基礎及規劃建置生態環境教育場域。
 
林智堅市長特別感謝水利署給予水環境改善計畫及區域排水整體治理計畫相關經費的支持,也感謝水利署第二河川局代辦本項工程,從規劃設計到發包施工,歷時約兩年半的時間,與市政府一同如期如質完成這座兼具蓄洪與生態景觀的滯洪池。

 

【本文獲得 「MyGonews」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