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房價不斷暴漲,「鳥籠」漲勢最兇猛!據591新建案統計,近2年新建案房型的平均成交單價,已全面站上5字頭,各房型漲幅又以被戲稱「鳥籠」的1房型漲勢最兇,全台平均單價站上7字頭。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1房型明顯並非自住用途為主,熱賣暴漲,顯示投資盤在2023~2024年相當熱絡,如今房市買氣翻轉,房價一旦開始向下,缺乏剛需的1房型,恐怕就要吞下無人接盤苦果。」(陳韋帆)
月薪5萬夠用嗎?如果是在台北恐怕遠遠不足!房貸試算結果,不排擠正常生活開銷下,只能買得起600萬的房子,若咬牙每天少吃1餐,也不過能買到千萬的房子。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月薪5萬,在台北市幾乎已買不起房子,新北市大多區域也只能買鳥籠,只能說一般上班族,如果不是雙薪家庭或靠爸、靠媽,想獨力購屋已難如登天。」(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常有人在討論當兵簽志願役就能買房了!根據國防部薪資表,以下士月薪4.27萬來說,年薪可達62萬,已經贏過全國60%的人。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表示,雖然贏了不少人,且屬於銀行的VVIP客戶,但以現在的高房價來說,恐怕要幹到士官長才能不住鳥籠。(陳韋帆)
全台吹起小宅風,而房價又不斷攀漲,如今到底有多貴?據住展資料,2024年最貴小宅是台北市信義區「緻信義」頂樓戶,僅11.3坪總價近2千萬,拆算單價後,1坪171.8萬元,堪稱全台灣最金貴的迷你鳥籠。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雙北房價寸土寸金,在總價考量下,「迷你鳥籠」還是以雙北較具市場。(陳韋帆)
房價5年來首見下跌!據永慶政大房價指數,2024年Q4各縣市房價出現下跌,整體季跌-2.9%。房市專家則認為,「過去漲幅過高,買氣也才剛翻轉,季跌-2.9%不過是一種波動現象,跌這麼少根本不算數,至於未來走向則仍須觀察,而台灣高房價、住居鳥籠化,都是政府應當關心的事情!」(陳韋帆)
新北市三重「莘聖沐光居」傳出鄰損事件,不少民眾認為該建案基地大小僅97坪,與鄰棟住宅過近,也是釀禍主因之一。事實上,截至今年11月,新北市府已核准220件小逾百坪的「鳥籠危老案」,最小坪數僅14坪。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表示,建案基地過小,不僅施工不易,小坪數套房銀行貸款更加不易,購屋族應謹慎。(陳韋帆)
近10年來,台灣新建案的公設比逐年上升,許多建案都附有公共設施,如健身房、KTV、韻律教室等,讓不少民眾擔憂花了大錢卻可能買到的實際坪數與預期不符。有網友於PTT上好奇問,「大家在買房時,偏好守衛室及基礎公設還是會想選擇多元化公設」。對此,有兩派網友持不同想法,引發議論。(周宸妘)
台灣第一鳥籠王誕生!根據實價登錄,台北市建案「冠德安沐居」24.9坪頂樓戶,2023年11月以總價4998萬成交,拆算單價約200.8萬,站上台北市市場定義的真豪宅價位(單價200萬),創全台灣小宅單價新高,以一間正常浴廁約1.5坪換算,該小豪宅的浴廁就要價300萬,相當驚人。(陳韋帆)
財政部開春宣布調降豪宅交易課稅門檻,央行也傳出考慮跟進!全國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賴正鎰怒轟,「營建成本不斷攀升,是成本墊高了房價,現階段豪宅門檻不升反降,難不成是要叫建商蓋更小坪數的房屋,讓台灣人都只能住鳥籠嗎?」(陳韋帆)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台灣如同香港一樣,房屋鳥籠化持續加劇中。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平均約29.7坪,創史上新低,相較10年前少了整整5坪。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高房價代價就是小宅化,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且已有從北往南蔓延跡象。(陳韋帆)
建案鳥籠化持續中,據住展統計,截至今年11月24日,北台灣7縣市共89建案有規劃2房型,坪數14~20坪不等,而最小的14坪,扣除公設後,實坪剩不到10坪。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迷你2房具低總價優勢,近期銷售表現穩定,也讓建商持續推出。(陳韋帆)
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北台灣核定的危老重建案共1,396個。另據住展雜誌統計,同期公開銷售的危老建案共約214個,僅占核定件數約15.3%。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自《危老重建條例》實施至今,危老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似有取代都更之勢,但至目前為止,釋出市場銷售的危老案僅約一成五左右,意味還有極大量的危老案未公開,未來將成為推案主力之一。
許多人在大學時期就開啟了在外租屋的生活,也漸漸知道了什麼叫做「現實」,有位大學生就發文抱怨,準備畢業脫離學生的他,正想找間比較大的租屋,無奈找了好久每個都超級小,家具裝潢不慎理想,就連電費,租金都不成比例,直言「有沒有房東很小氣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