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心建商史上最經典?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泰源今(4)日爆料,「北投爛尾樓建案建商『嘉源建設』神隱的前負責人陳俊良就要現身在『臨時股東會』,整個過程堪稱台灣黑心建商史上最經典案例,呼籲債權人們踴躍出席參加!阻止陳俊良家族的惡行!」(陳韋帆)
近3年房市火熱,不少預售案出現奇葩現象,有建商要求消費者無條件接受延遲交屋,亦有建商要求消費者加價才肯交屋,完全無視合約精神,以及政府監督執法威嚴。(記者:陳韋帆)
近年房市火熱,預售屋消費糾紛也越發頻傳。對此,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委李鎂在18日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的「白話公平交易法與不實廣告」講座上表示,「預售屋有常見三大不當銷售手法,包括『飢餓行銷、時間壓力、資訊未完整揭露』,提醒消費者購屋前,務必多方蒐集資料,切忌衝動購屋。」(記者:陳韋帆)
近年房市熱度不斷攀升,延遲交屋、一屋二賣的情事不斷傳出,不少消費者只能將苦往肚子裡吞。對此,住宅週報社宅陸敬民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這樣的事情,在房市多頭時期最常見,建商硬是不交屋,現有法規也難以保障消費者權益。」(記者:陳韋帆)
「自主更新」雖然可以省去建商從中抽成,甚至黑心建商的剝削,但畢竟整合不易,除了需要住戶強大的凝聚力,還有一個很有份量的領導。台北市自主更新首例「水源都更」就是靠著70歲的碰姨,花了11年時間說服177戶,成功讓老房變新宅。
台灣約來越多新建房屋擁有高公設,根據調查,北台灣5縣市公設比高達34%,創下30年新高。新案公設比越來越高,房地產專家Sway對此表示,有5種公設不但很花錢,時間拉長後更可能因缺乏經費停用,變成使用度低的「廢墟」,甚至可能變成影響房價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