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雄市長韓國瑜就任前夕,就表示要向中央政府爭取逐步放寬陸資投資高雄、並購買房地產,如今已經代表國民黨角逐2020總統大位,未來政見理想,似乎可以更全盤性規劃。不過,隨著中國停發47個城市來台的自由行簽證,陸資拯救台灣房地產夢碎,甚至已經出現「淡水陸客村」拋售潮。
CCIM社團法人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19年第1季台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不動產市場中,又以「土地開發」信心最高,信心居次的指標為「辦公室」,而「店面與旅館」仍偏保守,但旅館信心度有明顯回升。在土地市場的部分,多家在地業者都說,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土地已經漲了1至2成。
陸資買房在今年又掀起波瀾,日前一名教授在個人臉書發表指出,「魚翅背後是海洋生物的浩劫;而台灣的好東西(住宅),也是無殼蝸牛的掙扎與血淚,好東西,就該留給真正有居住需求的台灣百姓。」他認為,炒房現象已經讓多數人只能住鴿子籠了。
用陸資身份買房,等於要身家調查,其實很多都是透過第3地公司買,要買下台灣很容易。專家就說,目前針對陸資來台買房,不僅事前審查、事後控管也相當嚴格,且往往要經過「至少半年」審查期,期間屋主因契約簽定也不得轉賣,買賣過程超麻煩,大幅降低交易意願,造成許多交易案胎死腹中。
韓流效應持續延燒,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希望政府鬆綁陸資來台買房的言論,引起市場熱烈討論,房市專家甚至直言,「一旦開放,台灣馬上掛」,到時候屏東每坪房價要100萬元,台灣人只能移居澎湖、金馬與龜山島。不過,近期有一項調查,卻明顯反應,民眾對陸資接受度提升了。
韓流好猛,高雄市長韓國瑜拋出陸資到高雄買房,如果中央放寬,等於陸資可以全台「買飽買滿」,甚至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都說,「一開放,台灣就掛了」、「連總統府都能買下」、「屏東一坪房價都可能要100萬元」、「以後大家只能住龜山島了」。
高雄市長韓國瑜希望中央可以鬆綁陸資買房,讓高雄發大財。其實早在2002年政府就已開放陸資來台取得不動產,根據內政部資料,截至今年9月共計492件,權利價值共90億元,其中高雄市120件,占比24%。建商對於高雄不再鎖國,也拍手叫好,希望可以加碼投資高雄。
高雄房市真的要發大財了?高雄市長韓國瑜就職前夕,接受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專訪,提及「要向中央政府爭取逐步放寬陸資投資高雄、並購買房地產」,引發熱議。而根據官方數據統計,今年前10月高雄建物開工數量為1萬0687萬戶,若加上「韓流」拉尾盤,有機會寫下近5年以來新高。
前陣子政府允許中國富商,在淡水小坪頂成功過戶買房,但開了小門就怕炒房,現在行政院修法要把陸資一人限購一戶規定,明確入法,而且還要查明有沒有黨政軍身分,不過房產專家認為,儘管檯面上有限制陸資,但檯面下想買不動產,還是可以用別的身分進來,法令效果似乎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