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403地震震驚全台,喚醒不少人對於老屋重建更新的重要性,然而,對於房價居高不下、老屋又全台佔比最高、最多的台北市居民而言,如果要重建遙遙無期,轉念想要「老屋換新屋」,到底有多難?
台灣人「鳥居化」又昇華了!聯徵中心房貸資料顯示,2023年Q4,國人購屋均價1344萬、平均貸款970.5萬,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平均購屋面積卻追平歷史新低的43坪,購屋的核貸成數中位數達79.4%,顯示過半民眾的房貸成數已經超過79%,貸款8成已經是普遍的現象。(陳韋帆)
高雄租屋族越租越貴、越租越小!根據實價登錄,高雄2023年「租金均價」661元/坪「平均承租面積」29坪,相較2019年,租金漲幅逾1成,但「平均承租面積」卻大幅縮水14坪,顯示高雄租屋族用「越租越小」的方式,正在努力抵抗高房租中。(陳韋帆)
國人房貸金額再創高!根據聯徵中心統計,2023年第三季,國人購屋房價與房貸金額再創新高,平均購置總價約1340萬元,平均房貸金額達964萬元,逐漸往千萬元靠近。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第三季的樣本數為近6季的新高,反映市場買氣回籠,不過,與10年前相比,不僅房子面積縮水,還得多貸款近260萬元。(陳韋帆)
威力彩上看10億,幾乎人人都有中獎夢,你可知道,現在的10億跟3年前的10億差多少嗎?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指出,房價瘋漲3年,現在的10億獎金跟以前比起來,已整整縮水了約16間房子。(記者:陳韋帆)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顯示,10年前80~100萬元與100~120萬元,約莫百萬年薪的購屋人,購置房屋總價約866~967萬元,不過今年第2季年收入80~100萬元與100~120萬元的族群,平均購屋總價為1114萬元與1216萬元,相較於10年前房價多出約250萬元,且買的面積還小了約4坪。(記者:陳韋帆)
美麗的屏東,竟也遇到房價飆漲危機!根據聯徵資料,屏東近5年購屋族的負擔,平均買1間房貴了77萬,但房屋面積卻不增反減,縮水了2.7坪。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在房價攀升下,建商欲壓低總價,自然房子會越蓋越小,但從授信額度下,也可看出,屏東人的還款能力攀升了不少。(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最新資料,去年住宅核發使照數量是近13年以來首度突破10萬戶,全年達10.4萬戶,不過住宅面積卻越蓋越小,7年時間新完工的住宅面積平均減少約12坪,主要原因可能與大台北以外區域崛起,一方面住宅型態由透天轉變為大樓,一方面房價上漲也讓建商規劃時縮小空間尺度。(記者:陳韋帆)
房價有感上揚,尤其新成屋比重較高的大樓房價明顯拉抬,依據聯徵中心資料,2021年全台各縣市大樓契約單價有感成長,與2019年相比,大樓單價成長最多為屏東縣30.2%,從每坪9.6萬元漲至12.5萬元,全台漲幅前五大的縣市分別為屏東縣、嘉義市、新竹縣、宜蘭縣及台南市,去年平均契約單價皆未達25萬元,2年漲幅都在18%以上。(記者:陳韋帆)
新竹一名高姓竹科工程師去年8月透過房仲花了1380萬買下竹北的房子,但事後查實價登錄卻發現坪數和房仲說的有出入,少了近6坪,工程師自覺損失近150萬,因此向新竹縣政府申訴。消保官認為房仲業者有疏失,開罰27萬6千元;不過房仲業者也發出聲明表示是賣屋時誤植坪數,但簽約前發現已經更正,客戶在知情下才簽約,他們也願意以原價買回,雙方還在溝通協調中。
民眾置產購買力有沒有變化呢?中信房屋依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2019年購置住宅總價與面積變化,六都平均購屋總價僅微幅提高0.1%,但購置住宅的面積卻硬生生減少了4.2%,顯見民眾購屋力雖看似沒有變化,實質能取得的住宅面積竟然縮水,形同「小了面積,價格不變」,與知名廣告詞正好相反。
據住展雜誌統計,2019年大台北公開銷售的大樓、華廈類新建案平均公設比持續走高,其中台北市新建案平均公設比上揚至約34.8%,新北市也走高到約32.8%,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住展雜誌研發展何世昌表示,公設比大幅上升原因是「雨遮不計坪不計價」政策效應與房市景氣好轉,越晚買房子的人必需花更多錢去買虛坪,台灣虛坪現象持續惡化且無改善跡象。
勞保年金縮水風險人盡皆知,但卻並非人人都已經為退休做好規劃,這不只是個人、也是社會的潛在風險。其實只要不是想提早退休,而是願意按部就班做好退休準備,大多數人都能享有不必擔心錢的退休生活,接下來就簡單介紹有哪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完成。
紐約長島的漢普頓,一向以富豪雲集聞名,連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去年都不惜砸300多萬台幣,到這裡租豪宅渡假,不過近來卻傳出因為華爾街金童們的紅利縮水,這裡的豪宅價格大跌,修正幅度高達一到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