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為降低民眾購屋時購買不必要公設,力拼虛坪改革明年上路,近期有媒體報導指出,將導致車位管理變複雜,且建商將本求利下,恐將調漲房價。內政部指出,「虛坪改革是為減少社區不實用公設,讓民眾負擔合理化。」(陳韋帆)
內政部近年欲推實坪制,台灣虛坪到底多可怕?據統計,六都2025年Q3「預售屋主建物佔比」(得房率)除高雄52.5%,其餘五都皆不到5成,換言之,花1千萬買30坪房子,實坪僅約15不到,等於500萬買的都非實際私人居住空間。(陳韋帆)
內政部推動虛坪改革,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建築技術規則」,部長劉世芳強調,將透過檢討容積計算、停車空間分配及電梯免計容積等三大措施,打造合理公平住宅市場,減輕民眾購屋負擔。(陳韋帆)
內政部近期力推「虛坪改革」,有業者指出將導致單價飆高,此事也受到部分立委關注,擔憂導致「單價」飆高,內政部長林右昌則回應,「不會!已與業者溝通,主要是避免不肖建商灌虛坪、或車道兩賣的狀況。」(陳韋帆)
內政部長林右昌近日透露「虛坪改革」方案(草案),無殼蝸牛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要改正虛坪亂象,最大的關鍵就在於『登記不登記』,目前內政部釋出的片面資訊,感覺沒有打到重點,建議應強化精進!」(陳韋帆)
內政部長林右昌近日宣布「虛坪改革方案」(研擬中草案),未來停車空間改採擁有獨立產權的專有制,避免建商灌水,同時修改容積計算方式,一般電梯免計容積,同時增訂管委會空間以總容積1%為標準。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表示,目前市場以「總價」主導,所以改革對於房價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陳韋帆)
台灣特殊的公設比制度,使得現在階段要買房愈來愈吃重,尤其新建案公設比創新高,等於得房率降低。民眾現在不管是買中古屋或是新建案,都要辨別社區「公設」在哪,而哪些又是大公、那部分是小公,而這些在這些「公設」的位置,在「專共用圖說」都會有清楚的標示。
仲量聯行發佈2018年全球A辦租金調查報告,此報告涵蓋全球61座城市,其中,香港中環為全球租金最高的商業區,每坪每月租金高達3萬1575元;台灣今年首次列入評比,台北信義區目前每坪每月毛租金3200元,扣除公設等後的淨坪租金,加上樓管費與稅金後,每坪每月為6165元,列全球第45名。
台灣房地產有相當特別的「虛坪制」,也就是公設比,而且許多熟稔房地產的人都曉得,建商賣房子就是靠逾30%的公設比來賺錢,舉凡豪華設施、氣派大廳等等,都可賺錢的門路,但相較國外,歐美國家都屬實際制,買房可以享受完整的權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