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公設「虛坪」被灌到哪…台灣人買房養空氣了

2020/07/13 08:00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台灣特殊的公設比制度,使得現在階段要買房愈來愈吃重,尤其新建案公設比創新高,等於得房率降低。民眾現在不管是買中古屋或是新建案,都要辨別社區「公設」在哪,而哪些又是大公、那部分是小公,而這些在這些「公設」的位置,在「專共用圖說」都會有清楚的標示。

▲民眾購屋一定要看過「專共用圖說」看看公設被灌到哪。(圖/取自台北市地政局)

現今購買公寓大廈或社區型房屋,購買標的常包含了社區的「公設」,所謂「公設」究竟是什麼?又在哪裡呢?台北市地政局指出,其實公設即是由社區所有權人共有的部分,而共有又區分為「全部共有(俗稱大公)」及「一部共有(俗稱小公)」,分別是全體住戶共同分擔,以及部分住戶分擔。

民眾購屋一定要看過「專共用圖說」,才會知道公設到底在社區哪裡。以台北市來說,2014年3月12日後申請建築執照者,專共用圖說皆已標明「全部區分所有權人共有」及「一部分區分所有權人共有」範圍,得免附共有部分切結書或協議書,地政機關逕依專共用圖說辦理測繪登記,以確保公共設施產權清楚明確,避免日後交易、使用糾紛,民眾產權有保障。

今年內政部再修正發布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法令補充規定,增列共有部分之分類及項目,修正部分為「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法令補充規定」第12點附表所列,賦予地政機關核對專共用圖說共有部分的責任,若有不符時,將通知辦理變更、更正或備查,為消費者把關。

▲社區公設之中又含大公與小公。(圖/取自新北市瑞芳地政事務所)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