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雄楠梓因台積電進駐設廠而房市大熱,不過卻有建商推出的3戶連棟電梯豪墅案「有容」,完工12年來一戶都未售出,一口氣淪落法拍,每戶底價近億元,結果仍然未賣掉,只能「倒閉」。對此,房產專家直言,變天早開始,建商開始倒閉了!
投資理財是讓金錢成長的辦法之一,其中更有不少人會投資房地產,替自己增加更多的收入。對此,有人就好奇「投資中古屋,不會太老賣不掉嗎?」,意外引發網友熱議。
全台空屋率創新低,但有一種房型空屋率卻高到嚇人!根據內政部資料,2021年Q4全國「20坪以下」住宅屬於低度用電(空屋率)比率高達16.09%,為所有坪數中,空屋比例最高的房型。專家表示,小坪數其實正是現在的購屋趨勢,但蓋錯地方,恐怕就只能淪為空屋。(記者:陳韋帆)
昨(15)日有網友在PTT好奇詢問,「買得起陶朱隱園的人為什麼不買?」他認為台灣有錢到買得起的富人多的是,一個豪宅指標案到現在僅左手轉賣給右手,「很明顯有錢人不想買而非買不起」。
一句投資客常說的「賣不掉、加價賣」,讓買家恐慌,默默接受,在天龍國就是如此現象。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今年第2季新成屋、預售屋成交均價「漲多跌少」,其中台北市較去年同期漲幅約3.15%,顯然新案源量縮,讓建商可以操盤價格。但專家仍提醒,下半年因選舉與經濟變數仍多,價格走勢可能要偏保守看待。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今年第一季房地產市場,近期雖不斷傳出爆量利多,新聞還說已觸底反彈,但真實狀況卻充滿哀愁。因為想賣房的人都已錯失3、4年的時間,很多屋主當初接手的都是「蛋白區產品的蛋黃價格」,想賣都賣不掉。
土地交易量一直是房地產的前期指標,2018年全台土地交易連兩年回溫,根據商仲統計,2016年為土地交易低點,金額約2104億元,2018年大幅提高到3384億元,土地交易似有止跌回升。目前建商偏好鎖定捷運800米內、具有重大建設題材、河岸或公園景觀及具商用投資開發價值的地段。
建商衝刺928檔期,即便景氣淡,但豪砸廣告費也要拼命造勢。住展雜誌發布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今年9月分數為31.2分,為連續2個月亮出藍燈,但即便出現「谷底衰退」的藍燈,但9月建商卻猛力下廣告,是非常兩極現象。
北台灣房市到底有沒有回溫?有建案三年前推出到現在還有兩萬多戶沒賣掉,在專家眼裡,推案多、空屋率高的鬼城第一名就屬淡水,其次是青埔,林口緊追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