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在即,老人租屋問題卻未有明確政策!根據國發會資料,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至少有1人超過65歲。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灣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卻又有高房價衍生的房租問題,中央尚未提出應對之道,未來恐將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不少長輩恐有變成下流老人之虞。」(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趨勢明確,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0%人口逾65歲),居家安全越發顯得重要,其中,浴室為長輩在家中最容易發生滑倒意外的地方之一,前台大、高大土木系教授、現任臺灣整體衛浴產業協進會理事長黃世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灣傳統浴室常有排水不佳、地板材質防滑效果不夠等問題,倘若能將『整體衛浴』在台灣全面推廣,可大幅降低跌倒意外發生的可能性。」(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人,不過,台灣社會似乎尚未準備好迎接高齡化時代降臨。有網友在PTT home-sale提到台灣養生村月租4萬,地點偏僻還限制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入住,不如請外傭。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台灣目前確實缺乏相關公有機構,若政府再不積極建設,未來恐陷入『老無所終』困境。」(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長輩的快活人生變得愈加重要,看中其商機及需求,有業者引進日本電動輪椅「Model C」,並於今(30)日捐贈一台予新店央北社宅,盼望社區長輩能享有其便利性。(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近期正在試辦「高齡換屋計畫」,且不斷調整中,最新資訊,明(12)日起將開放「行善社宅」20戶、「萬華青年一期社宅」2戶,共22戶,供有房,但房子無電梯的長輩申請,同時,北市府也會幫申請的長輩們,原本擁有的房子,加入包租代管,免去出租的困擾。(記者:陳韋帆)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今年第一季全國贈與移轉1萬5,481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12.0%,也創下房地合一上路以來、7年新高,而首季繼承移轉1萬4,952棟、年增4.3%,也創統計以來同期新高。(記者:陳韋帆)
現代人觀念轉變,古時的生子傳家觀念也逐漸淡薄,但,單身男女的未來遺產,會落到誰的手上呢?近期就發生一個案例,一個姪子,看著單身叔叔身亡後,只能眼睜睜看著不動產收歸國有。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種情況,只有「立遺囑」、「生前贈與」兩種方式可以處理。(記者:陳韋帆)
繼承問題多!中部一名陳小姐,丈夫不幸逝世,留下她與兩個小孩,理所當然,繼承人就是母子3人,但,法律的設定上,為避免「球員兼裁判的情況」發生,倘若小孩未成年,繼承不動產時,不能讓留下的另一半,直接協助未成年小孩管理,必須另選「特別代理人」,但是,陳小姐相當擔憂,如果選擇夫家長輩或婆家長輩擔任「特別代理人」,會對於相關事務干涉過多,該如何處理呢?(記者:陳韋帆)
日前接到一通緊急電話,兒子說母親經醫師診斷為癌末,大概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母親晚年都是由他一個人照顧,其他三個兄弟姊妹,對於母親都不聞不問,父親十年前逝世後,母親僅留一間中和區房子,母親想在生前過戶給他,但是增值稅、契稅、贈與稅大概約50萬元,小孩怎麼辦?
長輩移轉不動產給子女,採取哪種移轉方式最為有利?中信房屋日前進行網路調查顯示,有51.5%的受訪者有意採取贈與的方式將不動產傳承給子女,29.6%會選擇讓晚輩自然繼承,18.3%會採用買賣方式移轉給子女。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認為,不動產傳承子女以何種方式移轉並無最佳模式,最主要應考量稅務層面的優勢差異,想要有效節稅,應先了解有哪些稅目後再精算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