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改建案「京華廣場」聯貸案於今(5)日到期,中石化(1314)與鼎越公司今(5)日於證交所召開記者會,說明鼎越公司就聯貸案已與聯貸金融機構申請展延合約到期日。(陳韋帆)
房市買氣在限貸令下急速萎縮,比較今年與去年9月19日信用管制前後,全台買氣全面量縮,六都中量縮最少的十大行政區,高雄、台南就包辦五席,新北市則僅中和、永和上榜,勉強位列第九、第十名。(陳韋帆)
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今(29)日審議通過「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與「大林蒲遷村安置地」兩項重大都計變更案,遷村進程再推一步,回應地方多年訴求,也為南台灣產業轉型奠下重要基礎。(陳韋帆)
國家住都中心宣布,中央社宅第4季開放線上申請,共釋出7案、1,831戶,申請至11月25日截止。除高雄4案採「同行政區合併招租」便民措施外,針對婚育家庭更提高20%配比,並推出雙北2案「婚育宅專案」,為婚育族群減輕租屋負擔。(陳韋帆)
房市不景氣,麗寶集團依舊逆勢推2案,一是高雄地上權案「名軒亞灣城」,預計平均開價1坪30萬起,二是苗栗後龍「名軒心城市」,採先看屋再談價方式。「名軒亞灣城」部分,名軒開發指出,地上權可讓民眾買得起,且70年期限到達後,還可續約。(陳韋帆)
全台移工規模再創高峰!截至2025年9月,全台移工人數達85.8萬人,創歷史新高。依移民署統計,2024年底全台「持有效居留證外僑」達94.8萬人,年增率10%,其中移工占比高達75.1%,成為最大族群。外籍工程師、商務與教育人員亦同步成長,反映外籍人口對台灣產業的支撐力道持續上升。(陳韋帆)
知名連鎖火鍋店「海底撈」將推出全新品牌「海嶼鍋物」,和原本多人共享的鍋物不同,新品牌主打個人火鍋,選址在高雄市美術館特區精華地帶。在地房仲指出,月租金應要20萬以上。
最新信義房價指數數據出爐!2025年Q3桃園、台中、台南、高雄、新竹房價皆出現下跌,相較去年同期,年減幅2~5.7%,房價出現盤整修正跡象。(陳韋帆)
近年被視為房市金磚的「台積宅」,今年交易量全面降溫。永慶房產集團統計顯示,全台台積電設廠區周邊中古屋交易量普遍較去年萎縮,其中新竹縣竹北市年減69.6%最劇、高雄橋頭64.4%次之,台南安定區房價則下修13.1%,跌幅最顯著。(陳韋帆)
高雄車站鐵路地下化完工後紅利發酵!站前商圈一筆土地5月以6.4億成績,創近5年區域最高總價。買方為高雄城揚建設楊姓董事,地方房仲指出,預期未來推案單價可望「坐4望5」。(陳韋帆)
包租代管業蓬勃發展!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顯示,今年Q2全國住宅租賃服務業家數達1947家,較三年前同期增加803家,成長70%。六都與新竹縣市中,新北市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仍以台北市居冠,達380家。(陳韋帆)
2025年Q3「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出爐,全台及七大都會區房價全面下跌,其中又以台中、台南、高雄跌幅超過3%最劇烈。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總監郭翰指出,高雄、台南、台中近年房價因台積電、捷運建設等題材飆漲,惟薪資追不上房價,故面臨修正時也相對劇烈。(陳韋帆)
高雄亞灣區公辦都市更新再添里程碑,由高雄市政府攜手台灣電力公司與星紀元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動的「特貿三南基地北公辦都更案」,於30日舉行動土典禮。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市府團隊、銀行團與協力廠商齊聚,共同見證亞灣轉型的重要時刻。該案總投資金額達237億元,總開發樓地板面積約5.8萬坪,將於120年底陸續完工,為亞灣區注入商業新動能。
房市差異16年大轉變!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顯示,2009年金融海嘯後到今年第二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從41.5坪縮至31.5坪,整整少了10坪。專家指出,房價飆漲與人口結構改變,推動住宅市場走向「小宅化」。(陳韋帆)
高雄市政府今(22)日公告,高雄車站專用區四、五及商四公辦都更案,由冠德(2520)建設獲選為最優申請人,總投資規模逾95億元,預計將翻轉高雄站前第一環圈面貌,打造國際級商業門戶,帶動城市轉型。(陳韋帆)
高雄房貸核貸量崩盤!台灣房屋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貸僅1萬189件,較去年同期銳減4成,創2021年台積電設廠消息傳出以來新低。六大行政區核貸件數腰斬,其中苓雅、鼓山更慘砍逾7成,苓雅核貸量甚至從1638件崩到不到400件,比腰斬還慘。(陳韋帆)
三大科學園區房價全面修正,據2025年Q2「政大永慶科學園區中古屋房價指數」,南科-高雄季跌4.1%、南科-台南季跌3.1%、竹科季跌2.3%、中科季跌1.4%,顯示房貸緊縮與政策衝擊下,買氣持續降溫。(陳韋帆)
內政部今(4)日發布114年第1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49.03。內政部表示,受央行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等因素持續影響,本季住宅價格指數較上季下跌1.29%,並為107年第3季以來首度出現下跌情形,在交易量方面,本季建物買賣登記量6萬3,101戶,也同步較上季減少20.5%,房市交易呈現持續降溫情形。
雄邁向產業及交通建設的國際大都會,各方創新科技巨擘不約而同聚首高雄,包括台積電、AI、半導體、重量級建築皆在此大展身手,重塑高雄城市發展以及天際美學,吸引各類人才進駐,特別是軌道建設所帶動的創新產業及指標建築,更為高雄增添國際視野與超凡氛圍,其中最受矚目的O10/Y18衛武營聯開案,由達麗、華友聯、海悅團隊獲選最優申請人,今(29)日與高雄市政府舉辦簽約典禮,將投資253億元,打造衛武營站周邊成為
六都預售屋交易量急凍,今年上半年僅成交1.82萬戶,較去年同期大減72%,創歷年低點。高雄交易量年減81%最慘,僅剩2,024件;新北市減59%、台北市減41%,其餘四都跌幅都在七成以上,買氣直落谷底。(陳韋帆)
高雄市待售新成屋量持續上升,2024年第4季達1.39萬宅,年增13.6%,顯示市場買氣趨緩。不過,小港區、鹽埕區與鼓山區卻逆勢熱銷,其中小港庫存由逾500宅減至355宅,年減幅超過3成,為高雄去化效率最高區域。(陳韋帆)
高雄執業逾一甲子的知名「邱外科醫院」走入歷史!該院位於苓雅區成功一路,去年12月以3.4億元成交,由聯上集團蘇姓董座個人名義購入,每坪地價192.7萬元,創區域新高。(陳韋帆)
六都與新竹成屋總價中位數2025上半年全面下跌,新竹、高雄較去年同期減逾一成,北北桃跌幅在3%內呈溫和修正,桃園表現最有撐。(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