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Fountain 新活水》5月號收錄陳澄波經典畫作與手稿,揭開畫家內心感性世界。(圖/文化總會提供)
台灣美術史無法略過的名字──陳澄波,逝世七十餘年,他的畫作與生命故事,仍持續在台灣社會留下餘波。由文化總會發行的《Fountain 新活水》五月號,以「大畫家 An Era with the Tân」為主題,藉著陳澄波130冥誕之際,重新拼湊這位台灣畫壇先驅的生命碎片,並首度以「15個時代關鍵字」、「8幅經典畫作」、「9種觀看角度」打開他的感性內心系統,帶領讀者走進他的時代與心靈。
本期封面選用1928年陳澄波的《自畫像(一)》,這幅畫曾在他遺照都被禁用的年代,成為妻子張捷長年供桌上的思念象徵,更成為台灣歷史傷痕的見證。《Fountain 新活水》透過深度專題,還原當年畫家於東京美術學校求學、旅費短缺、寫信回家請款的細瑣日常,展現一位「會牽牛出遊的嘉義青年」,如何憑一己之力,敲開帝展的大門,成為首位入選的台灣畫家。
▼▲陳澄波畫作《自畫像(一)》曾成為妻子供桌上思念象徵,見證歷史悲歌。(圖/文化總會提供)
不只是紀念,文化總會同步推出 Fountain Day 嘉義篇《色水波光》,邀請15至25歲青年學生,走訪陳澄波當年作畫現場,舉辦對談、走讀與身體工作坊,讓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冷冰冰名詞,而是親身感受的土地記憶。
總編輯黃麗群感性表示:「我們不只紀念這位畫家,更試圖在他身上尋回台灣人該有的故事權。」如今,陳澄波與他那個時代的夥伴們,透過畫布、透過雜誌,再度與現代人相遇,成為療癒與提醒的時代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