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社會局:北市入住社宅 不用「憑運氣」

2019/09/11 16:20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落實居住正義 保障弱勢需求優先入住 社會局:入住社宅不用「憑運氣」(圖/資料照)

文/林湘慈/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居住權是一種基本人權」,不過台北市的高房價造成「台北居大不易」,並且社會上仍有許多弱勢市民想要租屋卻還常常「住不到、住不起、住不安」!為實踐居住正義理念,社會局以公民審議擬定出社會住宅35%特殊身分保障戶入住機制,保障遭受租屋市場排擠的弱勢家戶的居住權。社會局局長陳雪慧表示,落實居住正義,台北市積極興辦社會住宅,率先全國推動弱勢戶比率從10%提高到35%,讓低收入戶、原住民、獨居老人、身障者及特殊境遇家庭等,在社區中受到租屋歧視各種弱勢族群,都得以入住社會住宅,讓有居住需求的弱勢民眾,入住社宅不用再「憑運氣」。
 
台北市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弱勢戶35%保障機制,自2017年實施以來,備受台北市民肯定,2018年初健康社宅擴大實施保障機制時,讓弱勢的市民得以入住社宅。入住健康公宅的丁先生表示,因為他們的小女兒不便於行,過去住在社區內「老電梯大樓的電梯和處處可見的障礙,讓小女兒的外出成為一件麻煩的事,浴室門檻更是這一家人的「夢魘」。台北市健康社宅招租時,透過社會局推動的「評點機制」,保障最有需要入住的民眾不必抽籤,就以優先順位入住健康社宅。
 
社會局局長陳雪慧表示,社會住宅推動弱勢戶保障的35%,其中10%提供予低收入戶入住、5%提供原住民戶,採抽籤制,另外20%則採評點制,提供予老人、身障及單親等身分弱勢者入住。另外,社會局已於社宅基地低樓層規劃94項社福設施,包含老人福利設施27處、身障福利設施25處、托育福利設施34處、兒少福利等8處,社宅社福設施布建全國最多,市民在社宅不只住得好,更可托幼、托老及獲得多元照顧服務,讓台北市成為市民得以安居、生養、溫暖的城市。
 
除了讓長者、弱勢家戶在台北市住的到、住得安心,也為讓不同社經地位、收入或年齡者在台北市共居共融,實踐混居、互助與世代融合等有溫度的居住模式,使社會住宅成為社區好宅,台北市也積極佈建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多元融合的社福設施以完善服務體系,提供市民托老、托幼福利服務,串聯起社宅社區與社福設施,建立「有溫度」的新社區關係。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