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近年詐團以及地面師,鎖定知識薄弱或高齡長者下手事件頻傳。(圖/資料照)
近日台中豐原爆發一家五口命案,疑涉「地面師」詐騙,引發社會譁然。「地面師」以假借貸、投資為名,實則設局奪產,受害者多為高齡長者與金融知識薄弱民眾。俐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王俐喬直言,民眾頻頻受害不是因貪婪,而是因為制度落後詐騙手法更新速度,呼籲政府應同步強化源頭打詐與審核防線。
據實務案例,詐騙集團常以話術博取信任,再誘導簽下借名登記、不利契約,進而以設定抵押奪產。不僅是假借投資、快速貸款,還會冒用金融業者名義進行詐貸。儘管地政機關針對高齡設定案件已有預警流程,但被害人「不信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屢見不鮮,仍然照辦,最終悔不當初。
▲高齡者因資訊落差大、信任文化強、大多身具房產,所以經常淪詐團標靶。(圖/記者陳韋帆製)
長者淪詐團標靶
王俐喬指出,高齡者易成詐騙對象,主因有三:其一,資訊落差大,對電子詐騙與金融工具理解有限;其二,信任文化強,易信熟人介紹或話術;其三,多有房產、但現金流不足,對「以房換現金」等說法戒心低。種種因素,使長輩成為詐團眼中肥羊,且多難察覺異狀。
她進一步表示,雖然政府已針對設定案件加強審查,例如地政士、承辦人員會主動提醒高齡屋主風險,但仍有許多民眾不願相信自己遭騙,堅持辦理流程,最終墜入圈套。防詐不能只靠事後補救,必須從源頭打擊詐騙集團、加重刑責與破案效率,才能真正遏止歪風。
▲王俐喬表示,政府應提升打詐效率,民眾自身也應提高警覺,共同努力。(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打詐、防詐」官民都要努力
「詐騙者沒被關,反而是受害人受盡處罰,這制度公平嗎?」王俐喬語重心長表示,現行修法雖已提高詐欺刑責,但查緝難、執行鬆,導致詐騙者仍能逍遙法外。她呼籲政府應跨黨派整合資源、提升打詐效率,勿讓民眾一再成為替罪羔羊。
對民眾而言,提升防詐意識仍是首要關鍵。王俐喬建議,第一,對任何「保證獲利」、「快速貸款」應保持懷疑;第二,借貸、設定相關問題應諮詢地政士或理財顧問,不單聽親友意見;第三,家人應主動關心長輩資金動向,適時提醒協助,避免成為詐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