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超低公設」讚啦?專家:當心花百萬冤枉錢買「虛坪」

2020/02/11 12:30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高房價、高公設的時代來臨,許多人買房相當注重「公設比」,但「公設比」低室內面積就大?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正常邏輯確實就是這樣,但實務經驗上「低公設≠坪效(室內坪數)高」,當心花大把鈔票買了一堆用不到的虛坪。

▲一般人都以為公設比越低越好,但其實「低公設≠坪效(室內坪數)高」。(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一般公設比高,代表虛坪(公共面積)越多,若以每坪50萬、權狀30坪的房子而言,若有2坪的灌水,就等於花上百萬冤枉錢,而近年主打低公設的建案,確實也都受購屋人青睞,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公設在不計入車位狀況下,算法是「公設面積/總坪數」,但就是在公設、總坪數兩大項目中,玩法千變萬化。

▲「大公」指的是全體住戶共同使用的設施。(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一、公設又分「大公」、「小公」, 「大公」包括門廳、走道、管理員室等,屬於全體住戶使用設施;「小公」就是同一樓層住戶才使用的到的設施,例如通道、樓梯間等。

▲「小公」指的是部分住戶才使用的到的設施。(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有些建物會將原本應該在分子的「小公」,登記到應該是分母的總坪數上,製造出「超低公設」的假象,公設比大幅降低。

▲附屬建物面積增加,公設比就會大幅下降,但也是虛坪。(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二、總坪數就是主建物面積,以及附屬建物「陽台」、「雨遮」等區域總和。該項問題就出在附屬建物,「陽台」、「雨遮」等附屬建物面積增加,公設比就會自然大幅下降,但實際上這些區域平常都不太會使用到。

雖然2019年1月1日起內政部「雨遮不計價」政策上路,但之前所蓋好的建物,已有不少建商都已算進去;值得留意的是,陽台雖然法規上依然可計坪、計價,但購屋者仍應考慮使用率高低的問題。

除了在公設、附屬建物上動手腳外,還有許多土地取得時就不夠方正,導致建物落成後,出現不少畸零空間,甚至因建築師梁柱位置設計不良,導致部分空間無法使用,都屬於虛坪。

▲健身房、游泳池等公設,相對雨遮、畸零空間等虛坪還要實用。(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陳傑鳴指出,目前不少建案都有加入交誼廳、游泳池、健身房等空間,相對上述的虛坪而言,還要更加實用,在未來轉手時賣相也較佳,不見得會比較吃虧,所以不同公設配置對於購屋者而言好壞沒有定論,要視住戶使用習慣而定。

不過,公設多的建案,往往就要付出相對多的管理費,一般住宅每坪每月管理費約60~100元,近年風行的「飯店式管理」住宅就高達150元上下,豪宅甚至可達200~300元,所以提醒購屋民眾,若真不常使用公設,建議還是尋找符合自身需求的房子就好,以免增加負擔。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