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揚(2505)今(7)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0.4元。總經理彭邵齡說,現在營造成本漲不停、缺工住宅興建期變長、政策限制土地貸款成數,住宅案很難做,廠辦相對來說成本較低,未來將積極投入廠辦市場。(陳韋帆)
花蓮403大地震後,蔣萬安漂亮的大喊「大都更時代」降臨,事實上,今年北市危老案僅核准15案,創5年新低。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指出,工料雙漲下,連比較容易達成的危老案都已經卡關,這問題沒解決,蔣萬安也不過只是在喊口號而已。(陳韋帆)
央行今年Q1宣布升息,讓不少剛買房子的網友哀號遍野,也有人想到,如果「轉貸新青安」成功,是否升息成本就可以轉嫁國庫?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先不談成功機率渺茫,光是轉貸成本至少2~3萬起跳,後續利率也有可能比一般銀行高,房貸利息支出更多,不一定比較划算!」(陳韋帆)
花蓮403大地震導致全台多處房屋倒塌或出現損傷,然而,全台老屋最多的台北市,卻出現「96件已核准危老案」失效的情況,其中有71件是未達150坪的小基地開發案。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對此表示,「危老條例本意是為了居住安全而訂,近年營造成本攀升後,儼然已出現了棄建潮,呼籲民眾勿忘初衷。」(陳韋帆)
財政部下修「豪宅交易課稅」門檻,打得2023年不少售屋人措手不及,台北市由7千萬降至6千萬,估計222件交易將受到影響,售屋人倘若「忘記」取得成本,今年5月報稅時,恐必須繳納更多「財產交易所得稅」。(陳韋帆)
台北市98案危老核准失效!根據建管處資料,台北市累計核准危老913案,但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有98案核准失效。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20年~2021年營建成本大幅攀升,成為小面積開發危老案難以推動的致命傷,所幸狀況已在2022年後明顯趨緩。(陳韋帆)
財政部開春宣布調降豪宅交易課稅門檻,央行也傳出考慮跟進!全國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賴正鎰怒轟,「營建成本不斷攀升,是成本墊高了房價,現階段豪宅門檻不升反降,難不成是要叫建商蓋更小坪數的房屋,讓台灣人都只能住鳥籠嗎?」(陳韋帆)
2023年進入尾聲,根據各項官方資料,全年房市呈現交易量縮、房價上漲的「價量背離」趨勢!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房市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係因『通膨、供不應求、營建成本攀高』三大因素造成。」(陳韋帆)
2023年即將拉下帷幕,根據591新建案統計,2023年全台總銷金額爆出2.08兆元巨量,年成長7%,創有統計以來新高;不過檢視個案數、戶數等供給指標則年減8%、15%,則是自2021年以來新低,顯示建商早已悄悄抽手,導致供給面走跌。至於房價則受通膨、營建成本作用下持續水漲船高,目前全台新案平均開價不只直逼6字頭高點,成交價也攀升至每坪54萬,較去年同期雙雙大漲超過1成。 (陳韋帆)
數字科技旗下591新建案統計,今年全台總銷金額至新台幣2.08兆元,年增7%,創統計來新高;房價受到通貨膨脹、營建成本走高等影響,全台新案平均開價直逼6字頭高點,平均成交價攀升至每坪54萬元,均較去年同期漲逾1成。
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政府立這項法案,如同打出『七傷拳』,傷建商七分、傷自己三分,建商極有可能將成本轉移至消費者,讓房價再度攀升!」(陳韋帆)
房屋買賣稅率多,親友售屋也經常為了節稅困擾,有一對姐妹竟想出「半買半相送」妙招,不僅省下38萬元稅金,由於取得成本非公告現值而是市值,未來售屋時,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房地合一稅。(記者:陳韋帆)
遺失一張發票代價竟然要價38880元!房地合一稅實施已逾6年,但每個人一輩子正常來說只會買賣房屋1~2次,近期有一人遺失當初買賣的「仲介發票」,險些損失38880元。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房屋買賣流程繁瑣,稅法更是複雜,民眾除了請專業地政士協辦,務必也要保留所有單據,才能避免自我權益損害事件發生。」(記者:陳韋帆)
文 / 住展雜誌今年受全球升息、漲價通膨、後疫情、國內央行緊縮貨幣等影響,股房兩市深受波及,唯房市以長期保值與自住需求等特性,加上近年土地、營建成本提高...
考量疫情影響及工料雙漲造成老舊公寓加裝電梯整合困難,新北市政府完成電梯特快車專案修法,放寬完工時程獎助金及新增獎助金項目,將限時獎助金120萬延長至2023年底,並調整為逐年遞減,另增加法定停車位折繳代金獎助,每案工程經費補助及獎助金上限最高可達360萬元。
台灣房價不斷攀升,根據信義房價指數,近20年漲幅達288%,不少建商將主因歸咎於原物料攀漲,然而,主計處資料指出,近20年營造成本漲幅僅99%,顯見營造成本並非主因。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營造成本僅是其中一個因素,土地成本也是拉抬房價元凶之一。」(記者:陳韋帆)
中國昨(3)日單方面宣布,暫停對台出口天然砂,該消息也引起建商擔憂「成本會再上漲!」不過,業者則表示,「其實台灣沒有使用中國的天然砂,所以砂石的漲跌,與中國出口與否並無關係,民眾不必過於恐慌。」(記者:陳韋帆)
新北市土城區頂埔捷運站旁的「運校段505地號等61筆土地公辦都更」今(19)日舉辦動土典禮,開發商皇翔(2545)建設表示,「皇翔於103年進場,整合到動土共花約8年時間,時過境遷,如今碰上工料雙漲,成本難以估算,但為維繫誠信,即使成本再高也必續做下去,但未來開價與獲利,僅能邊規劃邊看,暫難以估算。」(記者:陳韋帆)
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上半年為止,大台北都更(不含危老)推案仍舊踴躍,推案量達75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5.5億元,年增約30%。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今年都更大案,多是過去累積的成果,如今房市陷入多項利空,看別人的都更,永遠不會讓你失望,但目前營建成本高漲,最好別再傻了!(記者:陳韋帆)
工料成本齊漲,加上政府限縮政策及銀行升息循環不斷,建商紛紛面臨資金與成本的雙重壓力,更陸續傳出有案子賣完卻因原物料成本估算錯誤,工程遲遲無法發包或動工,導致爛尾甚至退款的情形發生,近期包括麗晨、總太、順天、達麗等建商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目前營建業所面臨到的困局。(記者:陳韋帆)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旅遊相關產業大受衝擊,旅館求售、倒閉潮紛紛出現,奇怪的是,民宿家數不減反增,2年多來,反而自4,396家攀升至5,891家,足足多了1,495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相較旅館的經營高成本及大量仰賴國際觀光客,成本低、規模小的民宿,看準國旅商機,且使用靈活,隨時可自住、自用,投資人自然趨之若鶩。(記者:陳韋帆)
最新實價揭露,台北市出現6筆指標豪宅交易案,包括「聯合大哲」、「信義聯勤」、「潤泰敦峰」,且全數以無貸款方式買進。台灣房屋指出,觀察交易模式,顯見在央行頻頻釋出升息訊息之下,讓豪客選擇直接現金購置不動產,以降低將來升息導致購屋成本提高的風險。(記者:陳韋帆)
八年級生陸續進入而立之年,不少人也興起購屋念頭,不過跟上個世代的七年級生30歲之際相比,購屋壓力更重了!根據內政部與主計處資料,近十年房價指數攀升47.3%、裝修成本也漲逾1成。專家表示,七年級生購屋壓力雖然很重,但八年級負擔更重,足足多了5成以上。(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