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房價近年來不斷飆升,不少屋主轉手獲利,而龍年賣屋的獲利頗為驚人,若以各種稅率回推,光是2024年前三季全台賣屋的獲利推估為2558.5億元,其中以新北市獲利最豐,以房地房一稅收來看,新北市5年增幅逾9.3倍最高。
新竹真的是炒房天堂?根據實價登錄,新竹竹北高鐵特區「惠宇謙和」,今年才交屋、屋齡0年,9月中樓層戶以3,450萬成交,在此之前,從預售屋到交屋後已轉手2次,最初成交單價僅1,310萬,整整貴了2,140萬,相當驚人。(陳韋帆)
今年最熱銷的摩天豪宅,再現兩筆交易!「西華富邦」7月中樓層戶成交3.6億元、每坪245.4萬元,且賣方持有9年轉手增值546萬元,而另一戶交易為次頂樓戶,總價3.69億元、每坪250萬元,這兩戶都由自然人無貸款入手。
疫情以來的房市多頭,雖於下半年收斂,惟仍有不少屋主轉手獲利,統計財政部資料,1至10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565.9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84.8%;觀察各縣市表現,六都以新北市數據最亮眼,其他縣市則以嘉義縣、澎湖縣表現最驚人,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全台受制於央行第七波管制而買氣收斂,惟仍少見屋主降價,現階段若能找到下家轉手者,多能以獲利出場,致使全台房地合一稅收仍呈漲幅。
國旅降溫,飯店業出現一波易主潮?台北捷運善導寺站附近的「群來商務旅館」屋齡已40年,今年4月時出現交易,由開發商「長見營造」以3.25億元買下整棟5層樓旅館,值得一提的是,該旅館在2022年時,甫由3家開發商以2.6億元買下,僅持有不到兩年就轉手,帳面上增值6500萬元,且備註顯示該建物具重建或重劃、都更等效益,而該旅館目前已歇業。
央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由於第二屋限貸五成,第三屋僅三成,傳出不少預售屋投資客因無力交屋,打出「平轉」、「賠售」,力求儘速轉手。近日網路上就有網友指出,房屋群組開始有平轉。不過,專家提醒看到這類物件別太高興,目前不少只是在「釣魚」,並非真的平轉,也就是以取得成本原價求售。
天母知名豪宅睽違6年再出現交易,9樓戶以9000萬元成交,對比屋主11年前的入手價,賠售670萬,幾乎是4輛入門款賓士車,引發關注。
這一波自疫情後的房市多頭,讓轉手屋主盆滿缽滿,根據實價登錄資料,七大都會區轉手交易獲利金額,其中大新竹地區在今年第一季,平均每戶轉手都能獲利達810.4萬元,高額位居七都之冠。
行政院今(27)日拍板通過「新青安」精進政策,在防人頭、炒作上將要求八大行勾稽把關外,亦將「新青安」修正為一人一生限貸一次。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限貸一次確實可導正利用新青安炒短線者,但如果強化『轉手』管制將更加有效。」(陳韋帆)
台積電進駐風聲才起,嘉義房價就先暴漲!實價登錄最新資料,今年1月,太保高鐵特區一間新古屋大樓9樓戶,屋主持有7年,以總價1350萬(含車位)成交,拆算單價25.4萬/坪,相較入手的680萬價格大漲670萬,等於賣一間賺一間,同社區11樓戶也有類似情況,房價增幅相當驚人!(陳韋帆)
觀察2023年的房地合一稅的各適用稅率件數,成長最多的是稅率10%級距,2023適用件數1523件,年增2.2倍,反映2016年以來適用自用滿6年400萬元免稅的屋主開始變多,房市開始出現7年之癢的轉手趨勢。(陳韋帆)
台北市112年度「優良公寓大廈評選」已出爐,45組報名,獲獎名單中,排除商辦、社宅後,共9個私人社區獲獎。為何這些社區要參加評選呢?實價揭露,9個獲獎社區近1年「轉手交易」總數僅10筆。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參加社區通常具有「較強向心力」、「在意生活環境」兩大特點,其次才是房價有撐,事實上也不太會輕易釋出。(陳韋帆)
小宅真的比較保值嗎?實價揭露,近一年中壢房價,25坪以下小宅漲幅11.1%、25~50坪漲幅1.2%,50坪以上則不漲反跌,下修5.3%。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近年全台房價飆漲,新建案小宅化成全台趨勢,由於小宅低總價特性較易轉手,買氣相對熱絡,房價也容易出現拉升情況,買氣相對冷的大坪數,房價也被迫下修。(陳韋帆)
說起來,舅媽正是李岳人生的買房教練,帶著他看房、挑房,而最高原則是地段為王,「除了地段,她告訴我要看風水、撇除嫌惡設施,並且一定要注重機能和安全性。」在這些條件篩選下,李岳在25歲時就入手第一間房,當時南港高鐵還未開通,單坪價約40萬元。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商圈曾經發生有人墜樓卻壓死賣肉粽攤販的意外,如今事隔20幾年,現在這棟大樓房價也跟著上漲,從過去一坪40萬元上下,目前單價已來到5、60萬元。近期9樓某戶屋主持有11個月轉手,成交單價高達66萬,等於每坪漲了6萬元。
高雄2022最熱國宅交易出爐!根據東森房屋統計,「勵志新城」以68件奪第一、中崙國宅64件第二、果貿國宅20件第三。在地房仲表示,「勵志新城」由於1字頭的超高CP值成為年輕首購首選,不過,去年已隱約有達到2字頭門檻的跡象。(記者:陳韋帆)
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真的出現逃亡轉手潮?根據財政部部資料,2022年12月個人房地合一稅54.7億元,創台灣單月史上新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創高,推估與房價高漲,以及桃園、台中出現大筆轉手交易有關。(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打炒房「不溯及既往」定義已經明朗,立委江永昌解釋,指得是《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上路前購買的預售屋,未來只能轉手一次。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這次打炒房,就是對於建商誠信的照妖鏡,到底是投資客或自住客在買房子,一目了然!」(記者:陳韋帆)
對於日前代理部長花敬群《平均地權條例》「不溯及既往」一事,立委江永昌說明,「就是指法規上路前購買的預售屋,未來法規上路後,只能轉手一次。」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這樣的方式,雖然傷害沒有直接全面禁止大,事實上敢「接盤」的人也相對少,也屬於快刀斬亂麻的一種方式。(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在今年初三讀通過,然而,去年政府打炒房風聲鶴唳前,到底發生什麼事?住展統計,2022年北台灣預售推案前十大行政區總案量近6千億元。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當初不少建商嗅得先機搶先推案,但市場買氣仍差,建商未售出,投客未轉手的案子,恐將成為海嘯「套」房第一排。(記者:陳韋帆)
2022豪宅獲利王出爐!根據台灣房屋統計,今年億元以上豪宅轉手獲利交易的第一名,由「台北信義」7樓戶轉手增值約1.36億元拿下,屋主2012年以1.33億入手,今年3月以2.7億售出,平均1年賺1360萬,令人稱羨。房仲業者指出,該案預售時期正逢房市低潮,危機入市自然也獲得可觀報酬。(記者:陳韋帆)
近來房市風向轉冷,成交量明顯趨緩,但房價仍未明顯鬆動,根據全國不動產企研室觀察台北市內湖區實價登錄資訊,發現近3~4個月來歷次轉手的交易雖多數皆有1~2成不等的獲利,但市場開始出現平盤或認賠出場的交易,如8~10月就有5筆賠售78~745萬不等的揭露。(記者:陳韋帆)
疫情爆發至今已三年,雖然最近迎來國境解封,但有些飯店沒撐過疫情高峰期,使求售、換手消息頻傳!台灣房屋彙整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單單桃園地區,今年上半年4棟億級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當中,就有3棟是旅宿易主,另有一件交易為銀髮護理之家轉手,而這些大型商用不動產,不僅建設公司背景的買家青睞,也有醫藥體系的業者入主,未來除了重建推案外,亦可望發展銀髮長照事業。(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