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蛋白區可以翻身?為何桃園人口移入帶動房市?因為年輕人買房想要新的社區電梯大樓,專家也不諱言指出,老屋難都更、年輕人要買新房子,這是未來趨勢。對照2019年新屋成交量占比統計,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都已經攀升逾4成。
位於文山區木柵路一段的文山靜苑公寓,是北市府最新完工的增設電梯補助案例。社區主委表示「當年買這個房子搬來時,大家都很年輕,過了三十多年都成了老爺爺老奶奶,於是對電梯有著迫切需要。
全台「高齡屋」逐年增長,民眾換不起新電梯大樓,而老公寓裝電梯不僅長輩不用再爬樓梯,拉皮後外觀變得清爽,房價也「翻新」。由於公寓裝電梯後房屋稅也會被加徵,但台北市將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5層樓以下合法建築若增設電梯,不再加價課徵因增設電梯而增加的房屋稅,預計2021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即受惠。
為協助民間針對老舊建築物加速辦理整建維護,新北市政府從今年2月15日至12月31日,受理民眾申請「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補助」,讓有意願辦理外牆拉皮、結構補強或是公寓增設電梯的社區,提供經費補助最高50%,若位於策略地區者,則提高至75%,總補助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
台北市府取消5層樓以下房屋設有電梯的加價規定,將在2020年7月起實施,住戶並可在2021年5月繳納房屋稅時有感。受到公寓增設電梯不再增加房屋稅的政策利多,士林區劍潭整宅二期,今(8日)舉辦電梯增設工程簽約典禮,未來196戶的長輩住戶,將可搭乘電梯不再受爬樓梯之苦。
在外租屋族,怕的不只是惡房東,還有糟糕的居住環境。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發文指出,她以月付1萬7的租金搬到一處電梯大樓,沒想到,一搬進去就發現屋況不佳,不僅馬桶坐墊有多處菸疤凹洞、熱水器的熱水也不熱;更讓人頭痛的是,房東是個鐵公雞,不願意多花錢修繕,還得原PO自掏腰包,讓她相當苦惱。(詹婷惠報導)
台市不動產評價委員會在本月25日開會決議多項房屋稅調整措施,包括全國單一且自住房屋、包租代管社會住宅及公益出租房屋可減半課稅等。其中,台北市不少老舊公寓有增設電梯需求,但增設過後屋主的房屋稅會增加,本次調整則改為免課徵房屋稅。
為減少民眾停電受困於電梯,內政部日前部務會報通過「建築技術規則」修正草案,未來將強制新電梯設置停電復歸就近樓層的裝置,讓民眾搭電梯時能更安心。內政部表示,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造成多起民眾受困電梯,經過討論研商,提出這次「建築技術規則」修正草案,未來新設置之電梯,將要求應設有停電復歸就近樓層之裝置,以避免停電造成人員受困電梯。
不少人有在外找房子的經驗,卻不幸在過程中遇到恐怖又可怕的事情,「妳終於肯走了啊…」。一位女網友,小亭(化名),講述在南部某大樓看房時,不僅大廳警衛聽到房名後愣住,連房仲的態度會瞬間暴怒,最後竟被房間傳出來的謎之聲音警告,讓小亭相當害怕,也讓留下深刻的印象。(詹鎰睿報導)
台北市都市更新整建維護經費補助政策實施至今已逾十年,綜觀推動歷程,補助範圍從外牆更新、電梯加設等單點性更新,逐步擴展至建築整體性安全。並在全球都市再生發展趨勢下,都市更新整建維護已逐漸轉向重視建築物機能的活化再利用,強調建築綠美化之發展目標,「建築物整建維護觀念」之宣導亦應從既有補助方案資源向外擴充,以座談形式、舉辦分享活動,來豐厚參與民眾對整建維護的想像。
內政部統計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皆創下歷年新高,長期而言國人平均壽命呈現上升趨勢,對於不動產也會產生一些連帶影響,包括高齡族的換屋需求,帶動電梯產品的租買需求增加,另外像是銀髮繼承成為趨勢與以房養老需求都可能受此影響而增加。
老了就得靠電梯上樓,不然膝蓋會受不了。台北市都更處2015年開始推出老舊建築物更新增設電梯補助作業規範,至今已經有7件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啟用,5件正在施工中。最新完工的是位於文山區汀州路4段105巷的「三康大樓」。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5年開始提供「老舊建築物增設電梯補助」,舉凡屋齡20年以上,6樓以下公寓增設電梯都能獲補助,補助案至今有6件完工取得使用執照,4件正在施工,近期則有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科技群賢大樓」增設完工。
老公寓都更無望,若又沒辦法增設電梯,根本就是要讓長輩「哭著爬樓梯回家」。日前內政部通過「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修正草案,放寬5層以下公寓大廈無障礙設施補助門檻,僅須共有人及應有部分過半數,或應有部分逾3分2同意,即可增設。
大台北地區都更推動困難,即便目前有危老重建,可進行小面積改建,但仍須整合。而許多公寓增設電梯,也必須經過公寓住戶同意,整合度不比都更容易,尤其1、2樓住戶沒有坐電梯需求,多不想加入,老人家住不了新電梯大樓,甚至只能「絕望爬上公寓」。
年金改革過後,退休軍公教人員不免擔心晚年可能日子難過,有些長輩腦筋動得快,賣掉沒有電梯的老公寓,趁著房價低檔入手郊區、重劃區新房,買賣之間賺到千萬現款養老;也有人直接賣掉房子,手握現金租房,也能寬裕度過退休生活。
許多年輕夫妻在台北買不起電梯大樓,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老公寓,除了價錢低,也考量未來都更後土地持份高。不過桃園卻推翻了這個論調,反而更愛電梯大樓,房仲業者則分析有三大原因。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許多民眾根本買不起房,相信不少無殼蝸牛在外租屋時,租屋環境的許多因素都讓租屋族必須面臨抉擇,十全十美的房子不好找,不少人認為「電梯吵」不是最恐怖的,比起來「熱到爆的頂樓」跟「不冷的爛冰箱」更讓人難以忍受。
前總統陳水扁今(9)日透過新勇哥物語分享自己巧遇王建民一事,表示自己到女兒陳幸妤的家要探望愛孫,沒想到在電梯中看到一名英俊挺拔、個子高碩的男子走進來,確認後證實就是王建民本人。但另外引發熱議的還有陳幸妤的台南豪宅「耘非凡」,據當地房仲估算,當初陳購買時大概一坪28~32萬元,現在每坪上揚至少5萬元,不到10年,這間房子就已經漲價近千萬,知情人士都讚陳幸妤好眼光!
台電這次當起包租公,公告招租師大附近的電梯大樓七戶住宅,直到25日下午截止登記,收到了59個申請,反應相當踴躍。雖然月租不算便宜,最低底價3萬3開始起標,但不少民眾看準房東是公部門,而且可以報稅跟遷戶籍,即使貴一點還是爭相搶著申請。
房市也有南北差異?據營建署調查報告顯示,中南部對透天厝、別墅需求比例較北部高,尤其台南市需求達53%;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則是電梯大樓需求最高,比重都超過7成。
今年法拍屋最熱話題除了豪宅帝寶外,也出現不少「破盤價」法拍屋,像是北市內湖區的中央公園,6樓一戶出現3字頭低價,和新店電梯大樓的均價差不多,吸引20多人搶標,掀起搶買熱潮。
富邦集團的起家厝,要都更成為豪宅了,這棟超過30年歷史,坐落在豪宅區,由已故總裁蔡萬才打造的集團大樓,將都更改建成地上35層、地下6層的電梯住商大樓,市場預估大樓身價將看漲65%,受不動產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