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價量脫鉤,全台Q2新建案推案量下滑,專家指出,即使建商開價及成交價明顯趨緩,但各縣市漲跌各異,建商仍堅持價格,短期內難見明顯下滑。(陳韋帆)
預售屋基地都愈來愈小!今年H1北台灣出現最小基地案「SOHO筑富」,僅38.1坪,1戶11~12坪。住展指出,房市高價壓力下,小宅小基地成趨勢,不少建商看準低總價優勢,仍積極布局投資型產品。(陳韋帆)
今年預售市場交易量腰斬,價格卻未同步鬆動。六都預售屋交易量年減逾5成,僅台北市微跌0.6%,新北反漲近2成,形成價量背離現象。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房價修正壓力持續擴大,提醒購屋人留意三大潛在風險。(陳韋帆)
房市風向驟變,預售屋解約潮急速擴大!今年1~5月七都預售屋解約量高達986件、年增逾6成,4、5月連兩月突破200件大關,台中與桃園解約量並列最高,各達212件。學者章定煊指出,這波解約潮並非貸款問題,更可能反映投資客信心崩潰,房價恐進一步回修。(陳韋帆)
關稅戰陰霾未散,衝擊房市信心,七都預售屋解約量飆升至近千件,年增逾6成,4月起連2月突破200件大關。591房屋交易網指出,買氣轉冷導致短期投資客鬆動,未來若市場無法穩定,解約潮恐持續擴大。(陳韋帆)
高雄預售屋近5年暴漲超75%,單價大幅領先中古屋。永慶房產集團統計發現,價差最大前三區為前金區、鼓山區、林園區,前金每坪價差達65.6%、鼓山60.4%、林園55.1%,以30坪計算差價逼近600萬。(陳韋帆)
台南觀光熱持續延燒,根據台南市觀旅局統計,2025年Q1最夯景點由國華友愛商圈奪冠,遊客人次稱王,周邊房價也年漲15.6%居首,成為「人氣與房價雙冠王」。房市業者指出,舊城區翻轉與建設紅利齊發,讓中西區房市動能全面升溫。(陳韋帆)
房市降溫,2025年5月預售屋揭露量僅3,153件,年減81%,創近年低點。雙北市年減約6成,相對抗跌,台中、高雄與台南減幅高達87~92%。專家指出,房市觀望情緒濃厚,建商推案轉趨保守。(陳韋帆)
台北市房市降溫明顯,114年第1季住宅價格指數129.65,季減0.81%,為近一年首見下跌;預售屋平均單價季減3.73%,內湖、大安跌幅最多,顯示投資買氣不振、價格鬆動態勢漸明。(陳韋帆)
知名房市市調雜誌《住展》的住展風向球6月亮出今年第4顆黃藍燈,分數僅39.9分,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持續低迷。住展指出,預售屋案場看屋少、成交更少,成交率僅剩約7%、100組才成交7組,隨推案量持續回升,待售案數持續處於高峰,賣壓持續攀升,而目前房市淡季「暑假、颱風與民俗月」將接連來襲,買氣恐再探低點。(記者:陳韋帆)
央行限貸令恐爆雷?專家示警高槓桿購屋族要當心了!央行去年918打炒房後,房市買氣低落,市場一片哀號遍野,房市專家示警,雖然目前尚未傳出房貸還款違約潮,但不少人採「高槓桿、寬限期」方式購屋,現階段房貸不易、買氣低落、賣壓也持續攀升,一旦寬限期到期,恐將直面「房貸還款違約、法拍潮」等風險。(陳韋帆)
央行第七波限貸政策已實施三季,房市已明顯降溫,不過,有業者認為政策錯誤,帶來不少後遺症與隱憂。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認為,央行限貸令溯及既往違反政策初衷,「藥效過猛、傷及無辜」重創已購自住戶,加上下半年交屋潮來襲,將引爆「九大風暴」,包含違約糾紛、資金斷鏈、爛尾樓等問題,政府應對房產政策進行全面檢討,否則不僅無法抑制房價,反可能導致整體市場進一步惡化,影響民生與金融穩定。(陳韋帆)
新北市重劃區新舊屋價差擴大!據統計,九大重劃區中,三重仁義區預售屋每坪價差達27.6萬元、價差幅度高達52.9%,為全市之冠。塭仔圳、重陽緊追其後,價差均逾2成,反觀江翠北側與暫緩重劃區,價差不到10萬元,成為新舊價差最小的區域。整體觀察,交通建設與成屋屋齡為影響價差的兩大主因。(陳韋帆)
房市買氣翻轉,近期瘋傳台南新建案針對已購戶退費,1戶達200萬!《三立新聞網》循線找到建商,建商坦言,「現在市況不佳,後續推案也都已調降,自然要退費給已購戶,不過市場傳的金額過高,事實上沒這麼多,大家不要誤信謠言了!」(陳韋帆)
房市買氣低落,建商推案熄火!住展雜誌統計,今年上半年北台灣新成屋與預售屋推案總量僅5780.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15億元,年減26.8%。新竹地區衰退最劇,推案量年近5成,台北市也減少38.3%。僅宜蘭逆勢成長20.3%。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在央行暫無新打房政策下,建商觀望情緒濃厚,下半年仍難見大案出籠,全年推案恐將再縮2~3成。(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2025年七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擴大至近六年新高,其中台中市價差超過七成居冠,新北市、高雄市也突破六成。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2020年至今,預售屋價格大幅攀升,而中古屋漲幅相對和緩,使價差逐年擴大,凸顯「買新不如買舊」的市場氛圍。此外,房市交易量也持續低迷,成交議價率居高不下,顯示價格調整已成為促成交易的主要手段。(陳韋帆)
買方信心潰散,全台完銷案數量腰斬!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上半年六都與新竹完銷個案共303筆,年減超過5成,其中台中、高雄與新竹市區跌幅最慘,單是台中年減近8成。專家分析,央行限貸、房價飆漲、自住買盤觀望,買氣大幅收縮,即使價格未跌,成交單價仍年增逾1成,形成「價漲量縮」僵局。(陳韋帆)
全台預售市場「小宅化」分佈出爐!據實價登錄,六都與新竹以20-30坪為交易主流,占比近4成,觀察20坪以下房屋交易占比,台北1成6最多、新北約1成2居次。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大台北因高房價、高公設,預售屋普遍僅規劃小2房,反觀新竹因竹科效應、購屋力強,逾20坪購屋占比達7成5,與六都形成強烈對比。(陳韋帆)
全台預售屋買氣急凍!據實價登錄,2025年4月全國預售屋平均每日揭露僅111.3戶,較2024年同期的507.6戶暴跌逾7成,六都單日揭露量全面跌破30戶,買氣急凍、觀望情緒升溫。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直言,房市熱銷潮不再,市場轉為個案表現,房市景氣猶如「跳樓機」。(陳韋帆)
房市轉冷,議價空間逐步拉大,據實價登錄,2025年1~4月,六都與新竹縣市待售物件的平均開價與同期成交價差距明顯。《591房屋交易網》(以下簡稱591)指出,「該結果反映出在買氣轉淡的市場氛圍下,屋主不再堅守高價、售屋心態逐步鬆動,尤其是新竹、台中、高雄,議價率通通破2成,等於開價打8折才能成交。」(陳韋帆)
美國前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政策,牽動全球經濟局勢,台灣房市同樣受到衝擊。信義代銷指出,除了川普衝擊外,加上央行的信用管制政策,預售市場明顯已趨於理性,但地段精華與話題性區域買氣仍強,整體市況呈現兩極化發展。(陳韋帆)
台北市捷運宅預售屋與成屋價差統計出爐!據實價登錄,台北市各捷運周邊,預售屋與成屋平均房價差,價差最大的為信義安和站,1坪差距91.9萬元,而港墘、永春2站,房價差幅也通通在8成以上。房市專家指出,處於同地段的預售屋與成屋,因新案規劃不同,還有成屋屋齡、屋況等差距,通通都會反應到房價上。(陳韋帆)
非六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最高十區出爐!據實價登錄,中古屋與預售屋價差最高三區,依序為基隆暖暖、安樂,以及嘉義太保,差幅均逾80%。房仲表示,基隆預售屋飆漲,主要是受惠「基隆捷運」話題及雙北通勤人口移入,而嘉義太保的飆漲,主要是因為台積電封裝廠利多,推升了房價走高。(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