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本周發生多起磁磚砸人事件,事實上,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上周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就已預言「本周是天降磁磚等建物外掛物的行人地獄周」,見到多起憾事,他表示,「預言中了也不開心,因為政策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只能期盼賴政府可以與前朝不同,盡速修法改善,否則動不動就被建物磁磚、外掛物砸中,只會變成是台灣人可悲的宿命。」(陳韋帆)
「磁磚掉落」危機時刻降臨!寒流來襲,明起低溫下探10度,部分空曠區域有機會達5度,台北市建管處提醒,受到熱脹冷縮影響,大樓外牆磁磚有可能發生剝落意外,請市民戶外活動時,盡量選擇具有遮蔽的空間(如騎樓),管委會、屋主留意自家大樓狀態,避免意外發生,陷刑民事糾紛。(陳韋帆)
鄰居有神經病證照,不斷製造噪音,甚至從陽台往下噴尿該怎辦?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社區遇到噪音問題,可以先請管委會處理,倘若還不行,就只能透過環保局、警察局檢舉,但如果真的是神經病還有證照,目前台灣法令極為鬆垮,只能自求多福了,若有攻擊性則建議直接搬家逃跑最快!」(陳韋帆)
台灣行人地獄之稱,不僅許多區域道路設計不良,導致車禍發生,還有「老屋磁磚掉落」事件頻傳。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今(5)日又發生磁磚掉落傷人事件!專家指出,「台灣建物外牆喜歡貼上磁磚,而老屋都更進度緩慢,台灣又處於多地震、颱風地帶,長年下來,如今路上早已佈滿空中殺機,不時就會傳出磁磚掉落砸人事件。」(陳韋帆)
台灣住宅九百萬餘戶,又有「地震、颱風」等天災,加上高齡化、老屋化趨勢明確,更凸顯社區管委會功能重要性,台灣物業管理學會、台北市公寓大廈管理協會、全國建築師公會今(12)日聯合主辦「台北市第一屆公寓大廈主委圓桌論壇」,郭紀子表示,「全台社宅數量不斷攀升,政府又致力走向淨零碳排,台灣老屋、老人又多,整體來說『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才有辦法維持好生活品質。」(陳韋帆)
為了擁有更好的居住品質,有些民眾會偏向於購買戶數少的社區,但人少成本卻變高,也引發不少問題!一名網友就分享,當初看上一間位在河邊、住戶少的小建案,沒想到「住進去才知道會有一堆問題」隨後他也列出六大缺點,引發熱論。
台北市內湖區1名寵物店老闆,因遲遲未能開業,又扛不住租金、薪水等壓力,26日在店內輕生而亡,此事爆發後引發網友兩極討論。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基本上台灣城市管理法規相當混亂,台北市尚且先進,但邏輯上全都都應加嚴,至於針對此事件,其實公寓若有管委會,或許事情不會走到這地步。」(陳為凡)
113年度﹝桃園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已開跑,至今年7月5日歡迎各社區投件,這次共設有44個社區獎項,包含18名「社區金獎」、24名「發展金獎」和2名「傳家金獎」,總獎金高達新台幣153萬元,桃園市政府建管處今年特別加碼,參加社區可獲得114年或115年一般修繕之特別申請資格,鼓勵社區踴躍參加。(陳韋帆)
台灣28天地震破千次!根據氣象署資料,4月份,截至今(28)日20:42,一共發生1,379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344起、無感地震1,035起。知名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地震是台灣人難以逃避的宿命,然而,台灣逾30年老屋共483萬餘宅,震後應立即檢查建物狀況,方能確保居家安全。」(陳韋帆)
社區主委「貪汙、擺爛」該怎辦?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一般碰上貪汙、擺爛的主委,以我個人專業立場,通常第一步不建議提告,但如果真的無法制止,務必收齊證據,速戰速決,一擊斃命!」(陳韋帆)
內政部長林右昌近日宣布「虛坪改革方案」(研擬中草案),未來停車空間改採擁有獨立產權的專有制,避免建商灌水,同時修改容積計算方式,一般電梯免計容積,同時增訂管委會空間以總容積1%為標準。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表示,目前市場以「總價」主導,所以改革對於房價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陳韋帆)
內政部欲推動「實坪制」改革建案高公設亂象,林右昌近日透露「虛坪改革」方案(草案),依目前規劃,未來車位改採「專有制」,同時電梯免計容積、管委會設置面積上限為1%等,初估未來可讓一般住宅公設比降至25~30%。(陳韋帆)
三重29街建立至今已經超過40年,過去火警治安問題不斷,近年來雖然數字降到個位數,也成立了管委會,但許多住戶反應「都更」從台北縣講到新北市,仍沒有下文。如今附近商圈發展起來,又緊鄰台北橋,住戶擔憂29街問題不改善,恐怕會影響未來城市發展。
總統蔡英文111年12月27日拍板94年後役男兵役恢復一年役期,兩岸情勢真的已到了水火不容地步?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表示,「對於台灣民眾而言,更重要的是『公寓大廈』危機意識,不僅僅是預防戰爭,常見的地震、颱風等公安,都明顯平日準備不足,一旦發生緊急事件,恐怕就完蛋了!」(記者:陳韋帆)
台灣老屋多,也衍生了許多社區糾紛!對此,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不少老社區公設老舊,但管委會常卡在「無經費修繕」一事,導致設備無法更換或經常故障,這樣的情況,如果真正發生意外,無論是不肯繳錢的屋主或管委會,都有可能吃上刑責,至於受害住戶,建議該告就告,才能夠迅速主張權利,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否則待意外發生時,有可能已經不可挽回。(記者:陳韋帆)
台灣老屋多,也衍生了「老電梯」問題!根據內政部資料,今年Q2逾30年老屋約450萬宅,占比全國住宅數量50.43%,不少大樓、華廈電梯梯齡也達30年以上。一名讀者向《三立新聞網》投訴,「社區電梯已經30年,近期故障頻傳,業者示警該更換了,但管委會卻無動靜,該怎麼辦?」(記者:陳韋帆)
新北市山坡地住宅「碧瑤山莊」、「錦秀山莊」邊坡出現裂縫,新北市工務局長詹榮鋒日前稽查,斥責屋主及管委會未善盡所有權人修繕及維護之義務,此舉遭議員候選人陳乃瑜於臉書砲轟「好好做事!」對此,工務局表示,「市府督促民眾善盡維護修繕之義務,就是好好做事,否則等風雨來襲時,恐有生命安全之虞。」(記者:陳韋帆)
年底九合一選舉將至,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向《三立新聞網》表示,「選舉就要到了,多數候選人依舊遵循傳統方式,僅靠著里、鄰長綁樁,我決定不忍了,要提醒所有的候選人,里、鄰長已經式微,走進社區,與管委會互動,真正了解民眾需求,才是正確的『綁樁』方式!」(記者:陳韋帆)
中颱「軒嵐諾」逼近,台灣老屋多,要慎防街頭磁磚掉落!以台北市為例,累計107年至今,已達2560件外牆剝落事件,其中也包括砸傷人、車等情事,可謂是人為疏失造成的天降橫禍。對此,台北市建管處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若發生此類憾事,屋主、管委會都有民、刑事責任,理應善盡修繕維護之義務。」(記者:陳韋帆)
從「高雄城中城大火」燒出老舊大樓公安疑慮,複合式大樓的管理問題受到關注,民眾更加關心自己的居住環境是否安全。因此,立法院11日初審通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消防法》、《建築法》等修法草案,規定複合式大樓須設立管理委員會、符合消防安全等要求,增訂被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必須在限定期間內成立管委會或是推選出管理負責人,否則該大樓每戶最高可處20萬元罰緩。
NGO團體《巢運》今(17)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政院近期提出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9條之1、第49條之1修法草案(以下簡稱城中城草案),提出三大訴求。巢運批,「這樣的配套不足,應獎勵、懲處並行,並賦予管委會一定權責,提升主管機關公權力,否則依舊會窒礙難行。」(記者:陳韋帆)
110年10月14日「城中城大火」帶走46條人命,內政部也立刻積極修法面對,相關草案前(24)日政院拍板,將送立院決議。相關條例第一步,危老大樓必須先成立管委會,引起外界不少質疑「窒礙難行」。對此,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政府會輔導,難度其實不高。」(記者:陳韋帆)
110年10月14日「城中城大火」帶走46條人命,內政部也立刻積極修法面對,相關草案前(24)日政院拍板,未來若送立院通過,凡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必須成立管委會並推選管理負責人,每一專有部分最高可處新臺幣20萬元罰鍰。對此,前台北市副市長、房產學者張金鶚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蘿蔔跟鞭子都應該要給,否則住戶若沒錢,或者要錢不要命,這種做法就不會有用。」(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