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不動產「贈與、繼承」越來越常發生,如果父母想把房子傳承給子女,該怎麼做最好?近日有疑似房仲或地政士推薦消費者進行「履約保證」(簡稱履保)可作為買賣金流證明,專業地政士則指出,「親子關係買賣,基本上沒有履保必要,而且國稅局又不是傻瓜,針對金流及資金來源調查就能知道是否有買賣,所以履保有助證明買賣關係,不過是賺錢話術罷了!」(陳韋帆)
台灣再婚人數1年破4萬,遺產繼承問題都要先做好打算,才不會將煩惱留給後代!一個再婚爸爸第一、二段婚姻都有小孩,但與前妻已取得小孩監護權,多年未有聯繫互不打擾,他見到大S此次意外往生衍生的遺產問題,開始擔憂自己開如何為現在的小孩打算。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最理想的方式,有『生前贈與』、『指定繼承』兩種,但各有利弊,且魔鬼藏在細節中,應謹慎規劃。」(陳韋帆)
全台房價日益高升,贈與及繼承成為顯學,住商機構匯整內政部數據,全台前三季贈與移轉棟數也達4萬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另外,全台前三季繼承移轉棟數約5.7萬棟,為自199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前三季數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疫情後房市多頭推升房市,加上政策打房皆針對多戶族群,令贈與及繼承移轉量體上揚。
換屋不只要繳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也不少。不過,要是新屋的土地公告現值加上賣出時已經繳納的稅金,超過舊宅的土地公告現值就能退稅;但要提醒的是,即使成功退稅,新屋在5年內也不得移轉、或有配偶間贈與等行為,否則將會被討回退還的稅金。(陳韋帆)
送錢給小孩,讓小孩可以買地,除了符合稅制外,龜毛細節也要當心!一對父母以2人合併每年488萬的贈與稅免稅額,逐年給予未成年小孩,集滿千萬後,幫小孩以這筆款項添購房子投資,地政士一看小孩未成年趕忙提醒,「要注意二事,否則當心被課徵千萬稅金,甚至不能過戶。」(陳韋帆)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全國2024年第一季贈與移轉棟數達1萬6610棟,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同期新高;全國2024年第一季繼承移轉棟數則達1萬7474棟,是自2016年同期次高,僅次於2023年第一季的1萬8671棟。(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尤其是房地產牽涉到的法規尤其複雜,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父母將不動產贈與子女,常見方式,每年244萬免稅額逐年贈與,但仍須留意印花稅、契稅、土增稅等問題。(陳韋帆)
政府祭出新青安貸優惠,讓首購族可以更輕鬆購屋,結果市場不僅傳出有大量投資型置產客,還有父母將房子賣給兒女,轉貸成功案例。不過地政士就提醒,「新青安貸銀行過件,不代表國稅局會認帳,提醒購屋人應留意。」(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不動產繼承問題越來越多!不少人苦惱著,應該是「逐年贈與」,還是等待「繼承」就好。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多數情況都建議繼承,如果擔憂爭產,又無法讓子女達成協議,則建議乾脆賣掉讓他們分錢最好,但無論怎麼做,就都是要『提早規劃』!」(陳韋帆)
繼承高、法拍少!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繼承移轉棟數」77,012棟,創下史上新高;「贈與移轉棟數」51,919棟,處於歷史高點;「拍賣移轉棟數」(法拍)3,539棟,創史上新低。(陳韋帆)
不生、不婚,竟埋下爭產案潮!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2022年人口2326萬4640人,連續3年負成長,新生兒僅13萬8,986人、死亡人數首逾20萬人,明顯「生不如死」。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樣的情況埋下了兄弟姊妹間的爭產暗潮,建議提早規劃,避免死後糾紛。」(陳韋帆)
夫妻間贈與建物數量攀新高!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台「夫妻贈與建物」棟數高達13,973棟、年增10.6%,創7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2年7月不少縣市「囤房稅」上路,多屋者可透過贈與房屋給另一半避開「非自用」稅率,推測是數字攀升主因。(記者:陳韋帆)
贈房有技巧,稅務沒煩惱!一名大陸台商以分年贈與方式,利用每年244萬免稅額,打算分五年送給妹妹價值1200萬的房子,這樣的分年贈與方式,相較一次性贈與過戶,就可省下95.6萬贈與稅!(記者:陳韋帆)
房屋買賣稅率多,親友售屋也經常為了節稅困擾,有一對姐妹竟想出「半買半相送」妙招,不僅省下38萬元稅金,由於取得成本非公告現值而是市值,未來售屋時,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房地合一稅。(記者:陳韋帆)
父母同意贈與房地產,節稅技巧很重要!一名女子近期要買下父親的千萬房產,女子決定利用爸爸一年244萬的贈與稅免稅額,另外「房貸」756萬,將款項給予父親買下房子,孰料這個步驟問題竟然很大,且很有可能會被國稅局找上們,要求支付贈與稅。(記者:陳韋帆)
兒子、女兒都還在,想把財產直接送給長孫可行嗎?新北市一名八旬翁,膝下有4女1子,今年9月老伴過世,打算將老伴留下的價值3千餘萬遺產直接讓長孫繼承,子女全部都同意,但卻也差點釀成大錯。(記者:陳韋帆)
阿公想送房子疼孫錯了嗎?近期一位阿公請地政士協助,阿公告訴地政士,「我年事已大,想看26歲孫子成家生子當阿祖,打算買1間900萬房子送他,屆時請幫我過戶。」承接的地政士,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聽完阿公的想法後驚呼,「還好你還沒買,要是已經買了才要過戶,恐怕就會虧大了!」(記者:陳韋帆)
貸款竟然也會牽涉到贈與稅!新北市一名傳產老闆老王(化名),在長達2年半的疫情衝擊下,終於支撐不住,於是他決定將即將還清房貸的公寓轉貸,借舊還新,多出的600萬用以解決公司財務問題,孝順的兒子小王(化名)也同意替年邁的爸爸當債務人,孰知,整個過程忽略了一個重點,除必須補繳35.6萬的贈與稅,還害他險些吃上罰單。(記者:陳韋帆)
有錢人資產配置這樣做!新北市一位富豪爸爸,因年歲已大,希望買塊農地退休務農,不料,在農地的所有人登記上,但因忽略贈與稅問題,險些直接慘賠175.6萬。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在高齡化的社會下,不少父母都希望提前配置資產予兒女,但一定要留意稅制,否則很容易偷雞不著蝕把米。(記者:陳韋帆)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今年第一季全國贈與移轉1萬5,481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12.0%,也創下房地合一上路以來、7年新高,而首季繼承移轉1萬4,952棟、年增4.3%,也創統計以來同期新高。(記者:陳韋帆)
近日接獲民眾詢問,先生因參與重劃取得應分配之土地,將土地贈與給太太後再移轉時,土地增值稅是否適用減徵40%規定?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出售2016年1月1日以後受贈取得之房屋、土地,應適用房地合一課稅制度,如贈與人非配偶,其取得成本應以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認定,但有民眾誤採贈與人原購入房屋、土地之價額作為取得成本,而遭補徵稅款。
現代人離婚、再婚已成常態,但財產繼承上,就容易出現問題。新北市H男(化名),擔憂自己去世後,現任的妻子,必須面臨與前妻所生的兒女共同繼承房產的問題,狠下心直接贈與給現任妻子,不過,就必須多繳納21萬稅金的。(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