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車通常不容易脫手,尤其是動到引擎,而房屋裝修後卻經常加價出售,是何道理?元宏資訊不動產平台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不動產改裝加價賣,關鍵就在於「效用增加」、「賣相佳」、「省裝潢貸」等三大因素,也讓特定投資客長期以此獲利。(陳韋帆)
疫情致使台灣國際觀光崩盤,不少商圈景氣蕭條,出現大量空置狀況,不過,依舊有人逆勢搶進,今年以來,信義計畫區旁的忠孝市府商圈,就有五家連鎖業者進駐卡位,以新進駐的業種來看,不是餐飲業就是藥局。(記者:陳韋帆)
多數人一輩子至多1~2次裝修居家,由於缺少經驗,一旦碰上裝修糾紛,損失動輒百萬~千萬!根據住宅消保會統計,102年~110年,該會就處理了1萬18件糾紛,其中還有6件案件關係人因無法承受龐大金額損失,因此輕生。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指出,其實糾紛發生前就會有所徵兆,因為所有案件幾乎都有「延遲違約」、「品質瑕疵」兩大共同特徵,提醒消費者不可不慎。(記者:陳韋帆)
民眾賣房子即便賠售,也還是得申報房地合一稅,否則被國稅局查到,將吃上罰金。民眾在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子,假若出售有獲利,持有期間在1年內出售,課徵房地合一稅45%稅率、持有1至2年內出售,則課徵35%稅率,持有期間超過2年、未逾10年,稅率為20%,自用住宅則有400萬元免稅額。
台北市公寓已經不如房價多頭期,炙手可熱,反而呈現整體平均房價往下緩跌態勢。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統計的「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公寓已經從2014年5月高峰緩跌,甚至並與小宅價格指數纏鬥。學者分析,不管是危老或都更整合之路漫長,許多投資客殺出、年輕人移居外圍住新大樓,都是老公寓價值衰退的原因。
許多人會覺得很詭異,為何店面市場好像一夕間就崩潰了?當然商圈轉移、消費型態改變、電商崛起都是重點,但其實跟資金挪移也有關,台灣店面售價高,但租金報酬率卻低,房市景氣高峰,東區店面1.5%報酬率也有人收,但現在店面增值無可期,租金報酬率又低,有錢人全都把存美金了,3%定存利率,打爆店面收益。
套牢的大樓,能不能賣掉只是價格的問題。在市場上求售多年的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上的「志嘉水曜」地上權案,2013年志嘉建設以9.67億元、每坪地上權土地約550萬元得標,創下當時住宅地上權土地每坪新高。去年地上權市場復甦,該棟認賠出場,就有買家接手了。
曾經在2015年初指出,「房市將緩跌4年、盤整4年」的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今(9日)在開春記者會指出,2018年是緩跌的最後1年,但受到緩跌嚴重,2019年是「撐與殺」的盤勢,不會是「亮」,且今年房價不會漲,整體房市要放量才會落底。
台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2018第4季調查結果出爐,總平均指數為101.83點,與前季相較上升9.12點。5大調查指標中,其中「土地開發」項目在本次調查中為120.75點,趨向樂觀;信心居次的指標為「辦公室」,信心居第3的指標為「經濟環境」,不過,「店面」、「旅館」指數為77點,遠低於基期,仍處於保守。
許多台灣飯店投資者,近年選擇高掛「國際品牌」,提升酒店品質,目前多家酒店陸續落成,但受到台灣觀光客結構改變,也將面臨挑戰。以交通部觀光局數據統計,今年累計觀光人次年較去年同期增加3.8%,陸客仍是主力,其次是東南客,但飯店競爭激烈,也讓北市住房價格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