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買氣到底有多差?從房地合一稅收可見端倪!據財政部房地合一稅資料,2024年課稅件數2.6萬件、季減1萬件, 顯示買賣獲利交易件數迅速減少。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Q4爆發房貸之亂,加上央行打房一波波,不少買方轉向觀望,不再盲目追價,買氣下滑,房地合一稅課徵也出現銳減。(陳韋帆)
緬甸3月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震級達7.6以上地震,鄰近的泰國、寮國、中國雲南及四川省、越南河內及胡志明市等地均有明顯震感,美國地質調查局估緬甸當地恐逾萬人喪生,為百年來最大強震。知名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同樣的地震,如果發生在台灣,那就完蛋了!大家應當居安思危。」(陳韋帆)
房價不斷攀漲,就連新北市泰山也出現了7字頭房價!根據中信房屋資料,泰山預售案「閱讀台灣」、「義泰華」出現多筆7字頭交易。在地房仲表示,兩建案都位於「塭仔圳重劃區」,創高價不意外,目前區域新建案單價普遍仍在6字頭,中古屋則是4~5字頭,但相較過去,仍是漲了不少。(陳韋帆)
中保科(9917)技集團今(15)日舉辦旺年會,主題為「AI 無限+創新大未來」,董事長林建涵表示,2024年集團積極利用AI應用布局科技保全及智慧城市發展,將於2025年開啟更多可能性,他也同時宣布,「中保科一線基層員工約萬人將全面調薪,平均4~5%、最高7.28%。」(陳韋帆)
鄉林建設今(18)日啟動「中山.新松町新城計畫」,基地位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土地面積高達11萬坪、預計拆遷1.1萬戶,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這個計劃起源自小基地建案『鄉林中山賦』,周邊居民看到重建後,房價翻了2~3倍以上,開始詢問加入,也成就了台北百年來最大都更案。」(陳韋帆)
華固建設今(113)年邁入35週年,今(11)日正式宣布台中客戶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董座鍾榮昌表示,「華固看好台中前景,目前在台中已累計投資1百億、萬餘坪土地,總銷售估計約6百億,目前已推出2建案銷售,雖然政府目前打炒房,但公司一向採取精益求精方式蓋房屋,估計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也將持續向建築界LV邁進。」(陳韋帆)
台北大巨蛋歷經多年風波,正式啟用半年後,商圈店家租金出現上升跡象!根據台北市地政雲,位於大巨蛋商圈、松山文創園區旁巷弄,一間三角窗14.3坪店面以月租金約17萬出租,拆算單價月租金約1.19萬/坪,打破區域8千/坪框架,創歷史新高,據了解,租客為本土化妝品年輕品牌「19again」,目前正在裝修中。(陳韋帆)
房價越來越高,一般上班族只能越買越老,高雄人也沒逃過!根據內政部資料,高雄2023年平均房價24萬/坪、平均購屋屋齡28年,相較2014年,房價漲幅近1倍,每年漲幅1~2萬,然而,購屋屋齡也增逾1倍,「房價」及「購屋屋齡」雙雙創歷史新高,顯示高雄人面對房價飆漲,只能越買越老。(陳韋帆)
台北市松山區指標豪宅案「勤美璞真城仰」今(23)日驚傳工地周邊道路塌陷,初估下陷範圍長4公尺、寬30公尺、深1.5公尺,所幸無人受傷,路邊車格的4輛車輛傾斜,現場已劃設警戒線。據了解,係因建案連續壁施作導溝作業,造成人行道塌陷,基地沒有坍塌,台北市長蔣萬安、建管處,營造大陸工程皆緊急派員前往處理,緊急搶救中。(陳韋帆)
台灣售屋課徵「房地合一稅」已行之有年,但多數人一輩子可能只會買賣1~2次,經常忽略了可合法節稅的權益,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房地合一稅的課徵方式,可扣除「必要費用」,其中就包括裝修費用,故購屋後一定要向廠商要求裝修單據並保留,做為未來抵稅的必要證據。(陳韋帆)
台中代銷天王萬群地產今(30)日舉辦公司尾牙晚會,席開106桌,晚會前,他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賴清德當選總統,執政黨政策得以延續,估計無論是房市或台灣整體未來發展,都將更好。」(陳韋帆)
台灣出現史上最大開工展延潮!內政部數據指出,2023年Q3,「建物開工展延」達1.9萬戶,創14年新高,且已連續8季破萬戶,平均1季達1.58萬戶,創統計以來最大開工展延潮。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造價波動大、缺工加上工資高漲,致使建商出現大量開工展延潮,消費者購屋選擇建商時,不可不慎。(陳韋帆)
台灣觀光人潮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狀況,店租卻已喊漲!根據觀光局資料,來台旅客人數,今年1~10月498.3萬人,相較2019年以前年均破千萬的盛況,大砍一半,然而,台北店租卻出現了喊漲的情況,甚至有交易單價突破歷史新高,月租金單價約1.78萬/坪。(陳韋帆)
預售屋買氣回升,重回1個月1萬戶大關!實價登錄揭露,2023年10月全台預售屋銷量10,026件、年增68%。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平均地權條例》政策利空淡化,即使目前「囤房稅」三讀通過,在剛性需求當道下,影響恐怕不大。(陳韋帆)
立法院今(19)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條文修正草案,房屋租金支出列舉扣除改列為「特別扣除」,扣除額18萬元,初估將有46~102萬戶受益,預計明年1月1日施行。租客聯盟估算,若租屋族將租金列舉特別扣除額後,每年約可剩下6,350至11,600元所得稅繳納。(陳韋帆)
買房子到底是負債還是資產?聯徵資料揭露,全台房貸族2014年共206.53萬人、房貸總額7.14兆、平均每人扛貸345.52萬;2023年共212.18萬人、房貸總額10.8兆、平均每人扛貸508.89萬。10年過去,房貸人數增加5.65萬人、房貸總額卻大增3.66兆,平均每人增加163.37萬負擔。(陳韋帆)
新北市板橋浮洲合宜宅釋出130戶社宅,包含34戶2房型與96戶3房型(含以上)的住宅類型,2房最低租金不到1萬,申請日2月10日~3月10日止。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有興趣的人可至浮洲合宜宅官網申請,或撥打租賃服務中心服務專線(02)2968-3698洽詢,符合資格者,將於3月15日(星期三)進行公開電腦抽籤作業。(記者:陳韋帆)
不少人對於《平均地權條例》還是抱持著疑問,《平均地權條例》主要有「預售屋禁轉」、「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兩大項。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預售屋禁轉」一事多數人都已清楚是怎麼回事,而對於「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則是相對陌生,其實就是為了精準阻斷以私法人名義購屋的豪宅客。(記者:陳韋帆)
聯徵中心近期公布今年第三季全台住宅貸款統計,自央行3月升息以來,平均房貸利率明顯升高,今年第三季1.84%,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39個百分點,回到2016年的利率水平,而平均鑑估值顯示今年第三季平均購屋總價1,218萬元,跟疫情爆發前相比多100多萬,也創下統計以來新高。(記者:陳韋帆)
地價稅一年繳一次,如果有房屋買賣,當年地價稅是誰繳?前屋主還是新屋主?還是依比例繳納?近期就發生一個情況,小王(化名)向買了一間二手屋,他比例給予前屋主3個月稅金3千元,結果入住後竟又收到前屋主的地價稅單,一怒之下打電話問地政士,「怎麼回事?要我繳兩次?」事後才發現是一場大烏龍。(記者:陳韋帆)
今年房市在升息、疫情及打炒房政策攪局下買氣放緩,現在又適逢地緣政治震盪,市場雜訊紛沓,不少推案熱區也開始浮現賣壓警報。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新竹縣市各行政區的建案待售戶數,發現前15名中有超過半數區域集中在新北、桃園兩地。(記者:陳韋帆)
住宅消保會今(22)日舉辦志工表揚大會,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102年至今,住宅消保會的所有志工,處理了許多住宅消費糾紛,其中又以裝修類糾紛為大宗、滲漏水糾紛次之、房屋買賣及公設點交第三,10年幫助了11,436個家庭。(記者:陳韋帆)
近期台海氣氛緊張,網路上竟出現一張販售防空洞的房仲小蜜蜂照片(電線杆上房仲貼的售屋廣告),內文指出販售商品為「防空洞」,38坪售價1,088萬元。對此,其他房仲業者指出,有可能是為了因應時事所打出的趣味廣告,實際內容消費者可能還要再評估。(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