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社會的「五億高中生」事件再掀話題。賴姓高中生離奇身亡後,與夏姓男子的婚姻關係經法院判定無效,夏男一毛遺產都拿不到。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指出,賴男遺產何去何從,因夏母身分及家庭關係特殊,有機會成為台灣遺產繼承特殊案例的經典判例。(陳韋帆)
實價登錄上路多年,仍有民眾為了提高貸款額度,與仲介、賣方協商「寫高價」,隱瞞真實成交金額。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提醒,若登載不實,不僅地政士會被罰3萬至15萬元,當事人更可能觸犯刑法「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陳韋帆)
一名未亡人媳婦長年奉養公婆,婆婆過世後卻無繼承權,引發家族爭議。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繼承順序以直系血親卑親屬為先,媳婦並不在列,即使再孝順,若丈夫過世且無子嗣,仍無法繼承婆家的遺產。(陳韋帆)
租賃公司恐淪地面師破口!一地政士指出,近期辦理不動產買賣案件,買家找三大租賃(融資)公司之一申辦土地貸款,該司在賣方未收到價金尾款時,就要求同步辦理第三方信託,恐淪地面師破口,呼籲金管會應出面拯救廣大民眾。(陳韋帆)
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爭議再起,自救會與多個民團今赴市府抗議,直指計畫總費用逾2341億元,將推升市府債務至新高,每位市民需多負擔7.3萬元,批評是「大錢坑、大迫遷」。地政局回應,開發為確保安全與改善環境,不應僅以財務可行與否判斷。(陳韋帆)
房貸「資優生」的公務員,也難敵限貸令。近期一公務員申辦公務員專屬的「築巢優利貸」,結果僅核6成,讓他陷自備款不足困境,在地政士建議下,轉民營銀行求助才解套。(陳韋帆)
換屋族常透過「重購退稅」減輕稅負,但近期有案例顯示,若新購大樓土地公告現值低於舊屋,即便市價高出許多,也可能失敗。專家提醒,重購退稅依據的是土地公告現值與持分,而非市價,許多民眾因此誤判。(陳韋帆)
近期丹娜絲颱風橫掃中南部,不少老屋屋頂被掀翻,許多長輩苦不堪言。不過專家提醒,若老宅建於法規公告前,別急著拆除,因為這些老房子可能是農地更正編定為建地的關鍵。(陳韋帆)
母親擔心女兒被離婚,想送房產又怕被分產!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建議,有相關疑慮者,可考慮「遺囑指定、逐年贈與」兩種方式,既可避免擔憂之事成真,還能輕鬆節稅又安心。(陳韋帆)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攜手崔媽媽基金會推動租屋協調機制滿周年,今年全面升級合作內容,除強化資訊透明,也新增多元申訴協助窗口,讓租屋民眾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支援。台北市地政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打造「青年永居、長者安居」的友善租屋環境,確保民眾在台北安居無虞。(陳韋帆)
台灣詐騙猖獗,地面師(不動產詐騙)一條龍詐騙手法中,「地政士」經常成為關鍵角色之一。地政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子賢表示,其實要阻絕不動產詐騙情事,修正抑或重新函釋「土地法37條之1第3項、地政士法第49條和第50條」規定,就能大幅阻絕不動產詐騙之可能,籲請內政部盡速修法或重新函釋,還台灣人民一個朗朗乾坤。 (陳韋帆)
近年台灣地面師(不動產詐騙)橫行,台北市地政局與北富銀合作,將「地籍異動即時通」納入房貸流程,民眾申辦房貸時可同步申請此服務,於不動產異動時即時接收通知,防堵冒名申辦、偽造交易等詐騙手法,為財產安全築起第一道防線。(陳韋帆)
房市不景氣,各地陸續爆出建商倒閉消息,事實上,建商無論是有意或無意讓建案爛尾,出事前都會出現四處找人投資、一屋多賣等情況。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想要大幅度避免買到爛尾樓,其實只要花點時間查詢建商名下或建案土地是否有出現『不正常抵押』現象,一張只要20元,就能大幅度避免踩雷。」(陳韋帆)
日劇《地面師》走紅之後,台灣不動產詐騙案件也開始備受民眾關注!事實上,不動產詐騙在台灣早已發生多年,手法千變萬化。地政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子賢表示,「進行不動產詐騙,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一定會有設定抵押過程,也導致不少案件都稱地政士涉案,也導致不少人誤以為地政士有許多地面師,但地政士其實是保護民眾不動產的守門員之一,其誤會之大必須釐清!」(陳韋帆)
近年不動產詐騙事件頻傳,動輒造成數千萬元財損,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地政士涉案,被受牽連,地政士也出現被汙名化跡象,對此,地政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子賢表示,「全國約1.1萬名地政士,而實際涉案並被判刑者,比例不到萬分之三,實際上地政士是不動產詐騙的守門員,監守自盜者實為極少數,但也籲請全國地政士共同打詐,一起降低社會詐騙事件發生的可能。」(陳韋帆)
阿嬤生前預立遺囑,免去家族紛爭!一名阿嬤逝世前立下遺囑,將部分遺產贈與孫子女,儘管女兒不滿分配,以各種理由拒絕配合,但地政士仍可依遺囑辦理過戶。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台灣高齡化下,家族爭產糾紛越發頻繁,其實長輩只要事先立好遺囑,就可免去許多糾紛發生的可能性。(陳韋帆)
川普之亂對台灣房市也有好處?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在川普之亂下,台灣房市出現了三種有趣現象,包括「土地持份出售更順利,以及農地、工業用地租客搶買土地」,或許正巧地主需要周金資轉,卻也意外暴露的租客及其他共有人財力,這樣的有趣現象也越來越多。(陳韋帆)
房屋買賣獲利後還要繳稅!近期有一筆房屋買賣,賣家出售房屋後,收到房地合一稅單500萬,由於當初說好的買賣價金「實拿」,便執意要買家埋單。不過,協辦過戶的地政士拿出買賣契約反覆查看,並未見到合約有相關字樣,便勸告賣家盡速履行國民納稅義務,避免受罰。(陳韋帆)
財產傳承規劃不當,當心被國稅局找上門!老王(化名)近期以千萬餘元出售1間房屋,基於友人建議,打算以「現金方式」逃避贈與稅查核,一口氣將房屋買賣價金贈與小孩,地政士指出,「現金贈與不會查不到,只是時候未到,其實只要透過每年244萬的贈與免稅額就能合法贈與,根本沒必要冒這種風險。」(陳韋帆)
台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不動產「贈與、繼承」越來越常發生,如果父母想把房子傳承給子女,該怎麼做最好?近日有疑似房仲或地政士推薦消費者進行「履約保證」(簡稱履保)可作為買賣金流證明,專業地政士則指出,「親子關係買賣,基本上沒有履保必要,而且國稅局又不是傻瓜,針對金流及資金來源調查就能知道是否有買賣,所以履保有助證明買賣關係,不過是賺錢話術罷了!」(陳韋帆)
關稅政策持續升溫,市場氛圍轉趨保守,部分屋主為因應資金需求,考慮出售不動產變現。信義房屋旗下信義代書表示,在資產處分過程中,應特別留意交易時間差與稅務申報義務,以免衍生額外成本。(陳韋帆)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不動產繼承發生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今年Q1「繼承移轉登記」1.79萬棟,創2016年來統計同期次高。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近年遺產繼承問題越來越多,建議長輩可事先規劃,既能合法節稅,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煩惱。」(陳韋帆)
透過上述手法,該人頭持假造的遺囑,前往地政機關將死者的不動產所有權過戶,不法獲利高達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