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風暴來襲,全球政經變化莫測,導致不少民眾對於景氣、房市前景信心低落,根據中信房屋2025年第1季市調,逾半民眾認為今年第二季景氣會更差,還有8成民眾今年沒有購屋打算。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川普重返白宮後的言論一舉一動經常震驚世界,導致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台灣人並非傻瓜,當然也會有感。(陳韋帆)
台股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及美股牽連,近期出現震盪,股市下跌後,房價也會跟著跌?大家又會賣房救股嗎?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股與房市是單向關係,過往台股震盪時,尚未出現過『賣房救股潮』,但這波房股高潮,出現了不少大開槓桿的少年股神、房神,這時候就很危險,要特別當心了!」(陳韋帆)
財政部重新定義豪宅稅(舊制課徵),除調整總價,也首次納入單價定義,如台北市120萬/坪以上、六都及新竹外35萬/坪以上為豪宅,並調高社算所得額標準1~5個百分點,且獲利率調升至20%。學者章定煊接受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許多人認為豪宅稅會衝擊房市,事實上影響不大,但現階段買氣早已盤至谷底,且川普劍指台積電,一旦談判破裂,就會矽島夢碎,台積宅房市也將崩跌。」(陳韋帆)
房市買氣緊縮,卻未房價明顯下跌!據永慶政大不動產指數,2024年Q4全台房價指數季跌2.9%,雖然是5年首見下修,但相較過去暴漲的5成,下跌幅度極少。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25年房價最大變數,恐是川普對於台灣股市的影響,因為房股連動,若股市劇變,亦有可能衝擊房價。(陳韋帆)
在新青安和超強颱交相轟炸之下,島內只剩台北股市負隅力抗。值此黯淡時刻,12強大賽萬丈光芒,突然籠罩全台,歡悅高光,無與倫比。國民暫時拋開煩惱憂愁,浸潤於榮耀情境。球團成員頁獻極大,別說500元鈔,就算千元或2000元券,亦值得銘印其上。或許,台幣會更穩。
受到銀行房貸緊縮和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影響,對於即將交屋的預售屋屋主而言,恐怕將面臨銀行房款不足的情況。永慶房產集團統計新北市11處熱門重劃區,推估2025年的預售屋交屋量將近6000戶。其中,板橋江翠北重劃區和新店央北重劃區,推估2025年都將有超過800戶預售交屋量。在銀行持續緊縮房貸下,恐對兩區域的預售市場造成較大衝擊。
全台房市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儘管央行在10/9祭出管制協處措施,自然人在簽訂預售屋合約,即將申辦貸款時,若是有繼承取得房屋或簽訂一年內換屋切結書者,可排除在管制行列。但有鑑於銀行對於房屋鑑估值仍持保守態度,也讓貸款成數難以達到實際交易價格的八成,恐衝擊明年將交屋的預售屋購屋族。需要申請房貸的預售屋購屋族,若無法在短時間內籌措到額外的資金,可能會面臨交屋的違約風險。
中央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在近日祭出了「史上最嚴限貸令」,在調升存款準備率方面,銀行可貸額度將進一步縮減,恐讓房貸族更難貸款。尤其今(2024)年下半年七都新案預計完工交屋戶,恐成為本次限貸受衝擊最大的族群,也許會碰上「錢關」過不去而導致斷頭。
7月下旬房貸之亂發酵,連帶影響市場,根據最新預售實價揭露資料顯示,7月預售全台揭露量僅1.26萬件,寫下近5個月新低,月減22%,不過年增率仍有9成。專家推估,市場下半年,將回歸「理性購屋」。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此波「最嚴限貸令」衝擊中小型建商與近期交屋民眾,下半年買賣移轉量勢必緊縮;房價是否出現盤整,需視整體金融環境而定。
「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19日由立院三讀通過,由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針對「炒房客、投資客、建商」三大類人拉升稅負級距,最快2024年7月上路、2025年5月開始課稅。不過,房子僅擁有3戶內的自用族群,稅率仍維持1.2%,所以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不必過於緊張。(陳韋帆)
國揚集團(2505)、藏美建設合建的「藏美東京都」住宅案,今(29)日與漢來大飯店旗下「漢來國際物管」團隊進行簽約儀式。此案總銷約50億元,國揚合建分回50%,營收潛在貢獻度為25億元,將對2026年業績產生貢獻,全案規劃426戶,已售約200戶左右。(記者:陳韋帆)
俗稱房市旺季的928全台建商大推案檔期到來,根據591統計,全台推案量將爆量8千億以上,不過,根據台經院今(26)日【9月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目前景氣匯聚了九大利空,房市前景恐不太妙。(記者:陳韋帆)
央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落幕,確定升息半碼(0.125%),利率連兩季走升!台灣進入升息循環,假如全年升息3碼,重貼現率將達1.875%,五大行庫新承做購屋貸款利率,恐突破2字頭關卡。試算首購族貸款1千萬元的30年期本息攤還的月還款金額變化,在年初還沒升息前,月還款金額約33,608萬元,升息3碼後,年底時月繳金額將提高到37,263元,每月負擔增加約3,655元。(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統計2021年核發住宅類建築物建造執照計17萬465戶、使用執照10萬4,872戶,皆為近10年新高,反應市場景氣暢旺,開發商卯足勁推案,不過今年前四月建照呈現衰退,年減8%,但前四月開工數量卻較去年同期成長26%,反映去年的大量推案,今年已經陸續開始動工興建,房市有機會挑戰連續三年13萬戶的大量興建期。(記者:陳韋帆)
新冠肺炎衝擊下,國人創業最熱衷的餐飲業反而衰退嚴重,根據經濟部資料,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業額為7280億元,較2020年衰退6.37%,餐館類為6094億元,年減6.21%,外燴團膳類僅有261億元,年減12.66%,飲料店營業額為924億元,年減5.52%。(記者:陳韋帆)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不斷延燒,近期甚至傳出「南港房仲」染疫,造成北部房地產業內人人自危。對此,國內代銷龍頭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接受訪問指出,昨天消息傳出後,大家也都很好奇是誰,不過,全國人民都已經歷快兩年的疫情調控,都相當有經驗,不必過於恐慌。
本土疫情從5月下旬爆發後,終於在2021/7/27調降至第二級警戒,產業在這段受衝擊期間的經營策略變化,是否有衝擊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一直都引人關注。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上市櫃法人交易,6月至7月26日之商用不動產交易共22筆,交易總規模為185億元,其中6月份交易8件,規模僅41億元,與5月份126億元相比銳減許多,但7月份交易已14件,規模達144億元,甚至較4、5月高,明顯回溫。
華航諾富特案、前獅子會會長群聚感染雪球越滾越大,台灣也正式宣布進入「社區感染」,對房市有怎樣的衝擊呢?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疫情緩解、升溫,將造成兩大影響,主要都是影響「交易量」,但房價部分,想要跌價恐怕相當困難。(記者:陳韋帆)
被打房嚇壞了?北台Q4推案量出現提早入冬的跡象。住展雜誌統計,今年1月到9月,北台灣新建案推案量為9,453.6億元,換算為推案月均量約1,050億元,推案動能強勁。但今年10月,推案月均量僅剩934億元,案量縮減百億。其中新竹地區則是推案量衰退幅度最大的地方,在禁紅單之後,業者態度由高調轉低調。(記者:戴玉翔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蔓延使得各國封鎖國境,跨境商旅凍結,觀光業首當其衝,旅館住房率一落千丈,高力國際調查上半年亞太區旅館營運狀況,整體住房率跌到33.9%,平均房價僅60.32美元/日,而旅館平均每房收入(RevPAR)與2019年同期相比跌掉近7成,所幸目前部分國家的國境逐步解封,預期未來旅館復甦將呈現U型趨勢,不過,長途的跨國旅遊可能要到2023年才有機會完全復甦。
內政部2020年6月18日宣布,原訂於2020年7月1日上路的分戶樓板隔音構造法令規定,考量預售屋消費者權益及協助材料業者儘速申請認可,以確保多元化選擇,本政策決定再延後6個月實施,2021年1月1日正式上路,不再延後。
受台廠擴大在台產能,帶動產業發展契機,2019年全國土地與商用不動產買氣大爆發,全年成交總額突破4千億元,創高力國際自2007年統計以來歷史新高。不過,2020年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衝擊,全球景氣下行風險高,以及持續存在的美中貿易戰後續、地緣政治風險及兩岸關係等議題,都將影響台灣經濟表現,恐打亂房地產投資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