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先生來電詢問近期將在自有農地上種電,地價稅如何課徵?稅務局表示,民眾透過太陽光電,在農業用地上設置綠能設施,如果符合「農業主管機關核發同意容許使用證明文件」、「經能源主管機關同意備案」及「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相關規定」等3大要件,仍可按土地稅法第22條規定課徵田賦,因目前停徵,等同免徵地價稅。
按都市計畫法第48條規定:「依本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供公用事業設施之用者,由各該事業機構依法予以徵收或購買;…(略)」,持有公保地,真的只能等政府徵收嗎?其實還有別的路可走,說明如下:
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附屬設施歷經2019年二次標租流標後,2020年5月1日改以委託經營管理方式再次招商,6月30日開標共吸引12家廠商投標,經過評選及議約程序,2020年7月28日確定由魚可國際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得標,預計最快年底前將以「心之谷」教育園區,提供文化藝術、生態體驗、主題商品販售及餐飲等服務,秋紅谷屆時將展現不同風貌。
近來有民眾接獲稅務局公文,對其位於住宅區之土地,原來是課徵田賦,目前仍種植蔬果作農業使用,何以要改課徵地價稅感到疑惑不解?
擔心買到的房子跟想像不一樣嗎?內政部表示,為了讓民眾更瞭解房屋的現況,自2020年5月1日起,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及不動產說明書,均應載明建物有無中繼幫浦機械室或水箱及行動電話基地台設施等資訊,使消費者充分掌握這些重要資訊,避免日後滋生交易糾紛。
為因應汛期來臨,嚴防突發強降雨致生災害,及培養市民水保自主管理與維護之意識,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即日起啟動一年一度的山坡地水土保持設施檢查。大地處委託大地工程技師公會針對全市2018、2019年完工的建案及文山、信義及南港區歷年案件總共約200件進行現場勘查,確認水保設施維護狀況。而未輪到現場勘查的案件約500件,也會通知民眾自主維護水保設施,並上網回報檢查成果。
財政部業於2019年12月16日發布解釋令,農業用地依「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下稱容許辦法)規定設置之綠能設施,取得農業主管機關核發同意容許使用之證明文件,並經能源主管機關依能源相關法令同意備案,且該用地符合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相關規定者,仍准適用土地稅法第22條規定課徵田賦(目前停徵)。
內政部2015年10月1日施行新版「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尤其是增加房仲業者對銷售不動產使用現況、法令允許使用情形,及週邊環境等調查及說明義務,也就是「嫌惡設施」或「重大設施」都必須揭露,至今已經施行4年多。
買房是人生重要大事,需要多方思考才能入手。買房除了地段價格等條件外,許多細節不可或缺,其中「公設比」成為不少人看房重點。近期就有網友發文,討論了買房問題,好奇哪一項公設最沒用,也舉了社區「被填平」的游泳池為例。貼文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發表看法,有人斬釘解鐵地說「上下班都用不到的都很廢!」
跟著好市多或IKEA買房子,會是聰明的投資選擇嗎?這些大賣場通常會帶動周邊商機,而且買東西很方便,但要提醒您,過度的人潮可能會變成「嫌惡設施」,像是交通、噪音、停車等難解問題。根據統計,今年賣場周邊房子跌幅的確偏高。
台灣夜市吸引國內外觀光客,不過因為沒有嚴格執行住商分離制度,住家附近有夜市,雖然有生活機能,但也有噪音、環境汙染問題,往往讓人又愛又恨,夜市宅的房價和行政區均價也大不相同。
過去買房最在意的嫌惡設施,不外乎就是醫院或福地,現在卻變成了公家機關,像警局、學校,便利超商來店聲也相當擾人、影響生活品質,就連地震來時磁磚掉落,住戶也憂心會影響房價。
10月1日起,新版不動產說明書將正式上路,新增內容包含擴大重要環境設施解釋範圍。民眾買房避之唯恐不及的「嫌惡設施」,通通被列入為買賣房屋時的「應告知設施」。最近有一份調查顯示,「殯儀館、火化場與納骨塔」更被選為嫌惡設施之首,有近7成民眾認為,如果周遭有嫌惡設施,房價至少要便宜2到3成。
近來,「大巨蛋」爭議不斷也衝擊周邊房價,最新調查,全臺北中南「四座巨蛋」中,只有大巨蛋附近房價下跌,從每坪90萬跌到88萬,附近居民就說,原本望出去視野遼闊,現在變成「黑黑一坨」,未來完工後還可能常常塞車,已經有人開始賣房子了。這顆蛋目前看來沒有帶來養分,反而拖累房價,成為「嫌惡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