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老屋購屋占比創高!2025年Q1,全台平均買賣屋齡30.89年創高,其中屋齡逾40年達7,201筆、占比31.1%。專家指出,老屋價格親民,但應留意房貸、漏水、海砂、都更等四大問題。(陳韋帆)
台北中古屋門檻持續墊高,今年上半年總價2000萬元以上交易量占比達50.7%,正式跨越半數;新北則以1500萬元以下為主力,但占比已從70.3%下滑至63.1%,低價產品日益稀少。(陳韋帆)
農曆七月鬼月買房成許多人疑慮,不少人擔心觸霉頭。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指出,其實鬼月看房、議價正是好時機,要忌諱的是過戶與動土及入宅。(陳韋帆)
近期台北市出現一則售屋廣告,1980萬可買到信義區88坪土地,還送透天厝,看似超值,其實暗藏陷阱。專家提醒,物件位於保護區,屋況老舊、限制多,購屋民眾應謹慎評估。(陳韋帆)
台中捷運宅價差驚人!永慶房產集團統計發現,大慶站、水安宮站、南屯站的預售、中古屋價差超過80%,買預售屋30坪要多花800至900萬元,中古屋不僅省錢,室內實坪還大上許多。(陳韋帆)
新青安引爆房貸之亂,不少人都遇房貸成數不足問題,一名自營商年收破百萬、存款約3百萬,卻只貸到7成,跟親友借錢補足頭款後又沒錢裝潢,最後加辦「裝潢貸」才成功入住。(陳韋帆)
保險業資產布局轉型中!金管會自今年1月將不動產最低收益率降至2.545%後,保險業紛紛調節資產,從雙北老舊商辦轉向整棟廠辦、地上權與土地,鎖定中長期開發型產品以分散投資風險。(陳韋帆)
新北市40歲以下青年買房壓力沉重!據聯徵中心數據,年薪低於60萬元者占青年房貸族約3成,房貸負擔占比逾75%,繳完房貸每月剩約萬餘元吃飯,難以負擔其他開銷。(陳韋帆)
房市買氣續冷,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僅13萬棟,年減26%,創近年同期低點;反觀建物繼承移轉達3.9萬棟,年增5%,呈現「交易降、繼承升」新趨勢。(陳韋帆)
房價狂飆越買越貴!房貸族晚5年購屋,全國平均1戶貴200萬,各縣市多是越買越小,不過,新竹卻坪數越買越大。專家指出,竹科客熱錢湧入,推升房價與坪數,故出現奇觀。(陳韋帆)
房貸利率再創16年來新高!央行公布五大銀行房貸利率6月為2.283%,雖較5月微增0.001個百分點,卻已連27月高於2%。回顧金融海嘯後曾有長達170個月利率低於2%,如今首購族普遍面臨2.5%起跳的貸款利率,「低利年代」正式成為歷史名詞。(陳韋帆)
全台購屋壓力持續加重!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4年第4季全國房貸負擔率達46.62%、房價所得比10.76倍,等於民眾得不吃不喝近11年才能買房。近一年壓力上升最多的是台中市,房貸負擔率飆升6.02個百分點至56.26%,高居全台第一,連一向被視為「購屋天堂」的嘉義縣也榜上有名,年增4.67個百分點令人意外。(陳韋帆)
台北房價高不可攀,但仍有低總價選項!《三立新聞網》蒐集網路售屋資訊,發現西門町套房僅399萬即可入手,不過,觀察條件高屋齡、小坪數套房。專家指出,此類房屋過往大多是投資出租、等待都更用,高房價下自然也可買來自用,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留意裝修、房貸、凶宅等問題。(記者:陳韋帆)
人家總說買房跟著連鎖指標企業走,尤其在房市寒冬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無論是麥當勞、好市多,或是寶雅、全聯等,選址前都會考量區域的人口密度、交通便利,以及消費能力等,也容易帶動周邊房價跟著鍍金。
央行限貸令恐爆雷?專家示警高槓桿購屋族要當心了!央行去年918打炒房後,房市買氣低落,市場一片哀號遍野,房市專家示警,雖然目前尚未傳出房貸還款違約潮,但不少人採「高槓桿、寬限期」方式購屋,現階段房貸不易、買氣低落、賣壓也持續攀升,一旦寬限期到期,恐將直面「房貸還款違約、法拍潮」等風險。(陳韋帆)
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都發生積淹水,引發民眾對居住安全的疑慮。對此,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提醒,購屋前務必查詢「環境敏感區」資訊,像是易淹水、土石流、順向坡、斷層與土壤液化區,這些都可能危及人身與財產安全。目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已建置「3D災害潛勢地圖」,提供完整圖資,協助購屋族提前避險。(陳韋帆)
高收入買盤縮手,釋出房市降溫警訊!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第一季各收入層購屋族群普遍降溫,整體房貸申請件數季減逾2成、年減逾3成,其中「年收入逾400萬元」的高端族群更明顯緊縮,Q1申貸量季減27%、年減達40%,為全體買盤中縮手最劇烈的一群。(陳韋帆)
台中市政府今(26)日辦理區段徵收配餘地標售,共釋出17筆標的,總底價近520億元,主力集中於水湳經貿園區,其中逾半為面積上千坪的精華地塊,卻僅收到3封標單、標出3筆,標脫率僅17.6%、溢價率僅3%,雙創近年新低。房市專家指出,台中市府此次標售雖釋出「壓箱寶」土地,但在限貸令與高利環境夾擊下,建商信心不足,土地市場冷清。(陳韋帆)
中信房屋發布2025年第2季《中信宅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當前購屋態度趨於保守,高達81.6%認為理想購屋時機需再等一年以上,反映買氣信心尚未回溫。專家分析,國際政經不穩與國內打炒房政策未鬆綁,皆加劇市場觀望氛圍;其中有60.9%民眾盼放寬房市管制,顯示政策壓力成為交易遲滯的關鍵因素。(陳韋帆)
房市在限貸令下降溫,青年卻成為買盤主力。根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2025年第一季全台35歲以下購屋族貸款占比達33.2%,其中台南、高雄青年占比雙雙突破36%,創近六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新青安貸款條件寬鬆,加上中南部總價帶相對親民,是青年進場的關鍵因素;台北則因「富爸爸效應」,青年購屋比例六年來增幅居冠。(陳韋帆)
購屋「借名登記返還時」(俗稱掛人頭)當心被課重稅!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若出資人與登記人不同,事後以贈與方式將產權返還,若時間拉太久、金流無法舉證,恐省下10%贈與稅,卻遭課45%房地合一稅。他提醒,早年常見的借名登記,如今已成稅務風險源頭,應審慎規劃節稅策略。(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薪水又難漲,做生意會比較容易買房子嗎?有夫妻在新北市中和開早餐店,日做12小時、月休2天,月賺18~20萬,房仲指出,「這樣的收入約2年就能購屋。」但醫師則指出,「這樣辛勞等於是拿健康在換錢,還是要留意休息與身體保養,才不會賺到錢卻落得一身病。」(陳韋帆)
套房的貸款利率不只高,門檻還很嚴格,恐怕自備款要出的比想像中多,買賣過程如果看到魔術空間、15坪等等關鍵字,就要小心了!因為有可能是話術陷阱。